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时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同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脱贫摘帽并非终点,而是新奋斗的开端,我国乡村振兴要更加注重长久发展,破除守旧思想,乡村振兴不是瞬时精彩的“百米赛”,而是长久的稳健。
一、常做常新用好“真心”
只有怀着真心为民,才能真正做到让党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高高飘扬。以身作则,“朴素的土气,就是革命的正气”的焦裕禄,他曾这样说;“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一床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衣帽鞋袜缝了又补,都舍得不得扔掉的焦裕禄,作为兰考县县委书记,在兰考县工作475天,始终把自己当成群众的一份子,与群众一起劳动,一块唠家常,他与兰考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当风沙最大的时候,率先去查风口、探流沙;当暴雨瓢浇的时候,率先观察洪水的流势;当风雪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率领干部访贫问苦。人们说:“和老焦在一起工作,总觉得他全身有一股子热劲儿,不断激励着你前进。”
二、常做常新用好“恒心”
我们身边有很多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默默奉献、在平凡岗位上做着不平凡工作的人。有扎根广茂大地,把“顶天立地”的思想贯彻到农业科研工作中,带领团队一步步走向全国玉米研究最前沿的李少昆;有从事马铃薯科研工作35年,号称为中国最“懂”马铃薯的博士金黎平;又有“最美支边人物”梁楠郁:跑遍西藏双湖的每一个村落,行程超过10万公里。正是因为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有这些人的恒心,才成就了现在我们的美好生活。
三、常做常新用好“苦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以“奋斗”作为回望来时路、眺望前进路的关键词,从标题到内容贯穿全篇,以奋斗谱写前行底色、以奋斗书写恢宏史诗。时光回溯近四百年前,一位花甲老者冯梦龙跋山涉水来到这个“地僻人难至”的地方任知县,“大事小事,俱用全力;有事无事,俱抱苦心”的态度,努力治理寿宁,留下千古佳话;今有,“生命不息,种树不止!” 中国好人付志周把沙漠染绿,苦心人,天不负。他经常这样说:“人一辈子要干很多事,而我就干了一件事——种树。”种树,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常做常新用好“苦心”,知往鉴来,永远奋斗应该是我们在奋斗路上的座右铭。
时代在发展,需要党员干部们作为领头羊;迈向新征程,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奋斗,乡村振兴不是“百米赛”要常做常新用好“三心”,用“真心”为民、用“恒心”办事、用“苦心”实践,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这将是每一位党员干部乃至全国人民的必修课和常修课。(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总工会 毕海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