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奏响基层人才的“本土小调”

2022-08-27 17:07:08 | 来源: 中廉在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高度,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治国经邦,人才为急”,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面对乡村振兴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在招揽“外来和尚会念经”的同时,更要抓好“本土的和尚会撞钟”的选育,避免“招来女婿气走儿”现象发生,从而激发本土人才内生动力,真正让本土人才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慧眼识才,谱好“协奏曲”。引进人才、选拔人才,不仅要眼光向“外”,还应目光向“内”、察深看实。在对外引才的同时更要注重“本土挖掘”、就地“寻金探宝”,把更多的“本土”人才挖掘出来。一直以来,因饱受“四唯”的“铜墙铁壁”和选拔任用机制的条条“硬性指标”,大量基层本土人才面临“林冲看守草料场”的尴尬和“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窘境,其内生动力难以有效激发。慧眼识才、广纳贤良,就是需要各级基层党组织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打破束缚基层人才选用机制“藩篱”,以“周公吐哺”之心打开门路拓宽选人渠道,深入基层一线挖掘乡村“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等本土“才俊”,有力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力量。要重点发掘在基层创业、脱贫攻坚建设、乡村振兴中崭露头角的“带头雁”,找准农村致富“带头人”,为凝聚本土人才合力“定好基调”。要通过“拉网式”的覆盖排查,准确掌握本土人才信息,建立农村人才资源库,逐一按专业按类别按技能归档,动态管理。要积极鼓励在外务工的技术人才返乡创业,以“点”带“面”以“面”带动“局部”把农村人才“挖”出来、“引”回来,真正做到“英雄”有用武之地,聚乡土英才而用之,从而培树出“破土”标杆,奏响本土人才活力的“混音和声”。

全面育才,唱好“农家曲”。本土人才长期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熟悉乡情、民情,农村经验丰富,但在发展方向、解决发展难题、分析市场规律、掌握经济政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本土人才要精准“挖掘”,更要“培育”有方,要建立健全培养机制,聚焦基层发展需要,采取“先进带后进”的阶梯式培养模式,既要立足长远发展又着眼于当前实际,把本土人才的培育抓实抓透。要积极搭建农业讲台、农技培训班等短期中期长期等专业技能实用课堂为基层人才补给实干养分,通过开办农村夜校、深入推进耕读教育等不断加强基层人才的能力建设,通过打造基层产业创业基地、农特产品种养殖孵化基地、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基地等为基层人才提供“实战”基地,真正在多策并用中提升基层人才的“看家本领”。

高效用才,奏好“前进曲”。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体系,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各尽其责、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为人才发展提供有引导、有保障、有温度的人才政策优势。要着力构建本土人才使用机制,依托本土人才资源,鼓励引导本土人才在基层产业发展中人尽其才、才展其能。要通过多方考量,将优秀的本土人才优先列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人选。

要完善健全本土人才政策激励效应,建立本土人才职称评价和晋升机制,提升福利待遇,真正让本土人才在家乡的“热土”上“挥汗”有“舞台”、干事有动力、发展有空间,通过真心“挖”才、诚心“育”才、悉心“用”才,全面激发本土人才积极性、创造性、无限性,真正让乡土人才“乡”彻云霄、“土”露芬芳。(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委组织部 郭冲)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