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以“三坚持”改“三化”让美丽乡村各美其美

2022-08-27 10:37:30 | 来源: 中廉在线

建设美丽乡村,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时下,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地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整治农村环境、村庄绿化美化、厕所改造、庭院硬化.......但在推动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音符。

一是村庄规划不完善。规划很少突出各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特色,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一般整治村的规划编制形式较单一,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还有待加强,同质化建设严重,特色化建设不足,存在“千村一面”现象。

二是政府主导有余,其他力量参与不足,特别是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村民积极性未充分发挥出来,部分群众出现“等、看、要”思想,甚至出现“干部热情高、农民冷眼瞧、农民不满意、干部不讨好”的情况。

三是重建设轻管理。大部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面整治农村生活环境,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个别村(社区)却因为后续管理跟不上,导致出现了反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处理等问题“死灰复燃”。

要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出现的同质化、“惰性化”、“反弹化”这“三化”问题,应从加强宣传教育、着眼因地制宜、构建长效机制入手,突出“三个坚持”,激发内生动力,让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各展所能、各美其美。

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做到乡村规划到位。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凸显个性设计。要结合各村地理位置、资源特色、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求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山水田园风光与乡土人情,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

二是坚持勤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氛围。广大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广播、网络、电视等宣传形式,使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建设中去。可出台一些奖励制度,加大对五星级文明户等奖励制度,适时推出“美丽家庭”等各项评比活动,增加群众自觉参与的热情。通过“村规民约”等载体,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对乱倒垃圾、乱建坟墓等违反规定的家庭予以经济和精神处罚。要通过构建村民民主参与机制、自治机制等,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决策主体、建设主体、监督主体、维护主体。

三是坚持建管并举。美丽乡村不但要现在美,还要一直美,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来维护、管理。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打造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必须要建管并举,县、镇(乡)、村三级要有一套标本兼治的长效管理机制,从队伍、职责、制度、经费等环节入手,避免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村民改变不恰当的生活观念和方式,切实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让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云南省砚山县委组织部 沈树静)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