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闯将”“干将”“先锋”。年轻干部如何克服“本领恐慌”,更好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高质量地完成肩上所负的新使命和新任务,这是我们每一名年轻干部都值得认真深入思考的问题。
多“一点”担当感,争做新时代“实干家”。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在《四哀诗·李钦叔》中写道:“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我们更应该牢固树立“为官避事平生耻”的观念,力诫“无德无能无宁无良”,要有“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的责任担当,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特别是在群众最需要和困难矛盾最多的方面,豁得出来、顶得上去,不断在敢于担当、真抓实干中履职尽责,走好“赶考”之路,书写让群众满意的“高分”答卷。
多“一点”执行力,势当新时代“老实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大意为:干事情做学问不能满足于书本知识,要想透彻地看清事物的本质规律,必须要躬身实践才行。诗人陆游的这种独特见解,对新时代年轻干部干事创业,同样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火热的实践是最好的教科书。实践告诉我们,年轻干部长期待在办公室,闭门苦思找不到方法,找不到路径,唯有积极参与实践才能找到答案,解决问题。基层是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实践的大舞台,年轻干部要用好基层这个大课堂,到基层一线去,勇于担当责任,适应环境,转变角色,真抓实干,做“老实人”不做“老好人”;要在实践中当先锋、打头阵,通过广泛调研、严谨论证、科学决策、精密实施、全程监督,在乡村振兴、土地流转、集体经济发展等关键环节拿出“金点子”,干出好样子,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多“一点”求知欲,常学新时代“真本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从扎根兰考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到坚守家乡的杨善洲,从“变荒岛为宝岛”的谷文昌到“倾尽一生为樵夫”的廖俊波,这些深受人民拥戴纪念的领导干部,无一不是始终心系百姓、常常问计于民。年轻干部大都是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少数是博士生,具有学历高、见识广、敢创新、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优势,但年轻干部到基层去挂职锻炼,不可年轻气盛、年少轻狂、自视甚高,应摆正心态、端正态度,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多交几个“草鞋亲戚”,要带着学习的初衷和目的,善于从老百姓身上吸取智慧和力量,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服务群众和农村发展的工作能力,而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更不是“到此一游”。(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纪委 李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