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梁柱顶得住,实干者更硬气。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呼唤干部新作为新担当,但怕出错、怕处分依然是干部大胆干实事的顾虑,给大胆试错的干部贴上容错纠错的“护身符”责无旁贷。
虽然近些年各地陆续出台了容错纠错机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干部知晓率低。目前干部担当作为保护机制宣传少,对保护机制不了解的情况占多数,导致干部在改革创新上不敢放手博弈,畏首畏尾。其次是容错纠错具体边界模糊。容错纠错涉及范围广,“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很难一一列举,实际情况千变万化,特殊情况诸多,很难真正把握可包容的失误原因,边界的不确定也会产生制度漏洞,导致庇护式腐败。再次,澄清正名机制与容错纠错衔接不够。干部受到举报,在澄清的过程对干部“失误”的具体情况难以掌握,没有实时的无责证据,难以形成有力的支撑,不利于保护干部的名誉和权利。
建立健全的容错纠错机制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大力加强教育引导。各级各单位要在党委(组)会议和集中学习中组织干部认真学习干部保护机制的精神实质。各地干部教育要将保护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通过教育学习提高保护机制在干部中的知晓率。以教育引导突出“事前预防”,向干部明“红线”、亮“底线”,增强干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意识,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的责任意识。
明确容错纠错界线。容错纠错应该有“界”,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为核心,对容错纠错事项进行动态梳理,清单示设标列表,针对“失误”的类型和量级进行层层明确,明晰容错的范围和界线,动态管理,因地因时制宜,在实施上做到规范研判、精准审错、慎重问责。
建立容错纠错备案库。容错纠错备案库通过干部主动报备,明确纪律要求,防止出错,提前为干部设立“防火墙”;其次是主动为干部“卸下负担”,干部容错可能会带来质疑,甚至是诬告,一旦干部因容错事宜受到举报或诬告,容错备案库可以作为依据及时为其澄清正名,组织可以为其撑腰说话,让干部消除顾虑真正能够放开手脚、甩掉包袱、大胆工作。
干部敢干事、有作为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是时代的强音,保护干部实干精神是义不容辞的,但容错必须坚持原则和底线,坚决反对消极腐败,防止容错免责变纵容、澄清保护变庇护。(云南省巧家县委组织部 苏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