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对农村来说,手机本是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方便与孩子联系、增强父母子女情感交流的工具。但不少农村青少年却整日“机不离手”,成了标准的“低头族”,刷视频、打游戏和网聊占据了他们90%以上的时间,特别是在节假日、寒(暑)期,很多农村青少年陷入了“不玩手机能干啥?”的现象,不由得让人忧心、揪心。解决好农村青少年沉迷手机的问题,需人防、物防、技防联合,三位一体护好农村青少年成长。
人防:系好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扣子。要加强农村家庭教育观的宣传培训,由乡(镇)、村(社区)定期或不定期义务对农村青少年家长开展“儿童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建立健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同时对家长进行“智能手机危害面”的宣传教育,让家长了解到滥用智能手机的危害,使其正确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物防:堵住农村青少年健康生活的漏洞。地方政府应加强农村青少年课外活动建设,鼓励村(社区)充分利用公共场所为青少年提供游乐空间;在寒暑假、节假日可利用学校的场地、师资、设备资源,帮助孩子们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同时,可适当吸纳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青少年参加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通过村(社区)支持来弥补家庭陪伴的不足。村(社区)还可建设阅览室、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可供青少年活动的场所,组织一些文体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减少他们的孤独感。
技防:守住农村青少年沦为“屏奴”的底线。要建立完善的手机防沉迷系统,由家长安装在农村青少年手机上,系统定时向家长反馈手机使用情况,当孩子玩手机达一定时长时,可由管理员强制停止使用手机。对已经沉迷手机的孩子,采取相应反制措施,利用手机APP有效引导其浏览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并在APP上设立奖励制,当玩手机时间每天减少便可获取小礼品,在物质奖励上诱导孩子主动减少玩手机时间,逐步减少手机带来的危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采取切实和有效的办法,拯救那些身陷手机不可自拔的农村小小低头族,给他们的童年留下更多美好而难忘的记忆。(云南省砚山县委组织部 沈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