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回首历年来,我们国家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地位,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集聚各方优秀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乡土人才作为城乡基层发展宝贵的人才资源,作为引领基层群众迈向小康的“领路人”,支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需要在拓源头、厚沃土、强磁场上下足功夫,厚植乡土人才成长的“沃野良田”,让他们如雨后春笋般“破土飘香”,在乡村振兴中打造智力输出、释放发展活力。
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襟拓源头,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人材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要想彻底解决乡土人才“引不进、留不住”这一困境,就需要在“挖”和“引”上加大马力、下足功夫。要秉承着“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惜才理念,以实地研判、农业知识技能大赛、基层致富能手选举等,“拉网式”摸底排查,把基层目前以有的“土专家”“田秀才”,身怀农业技能的乡村达人“挖”出来。要深入实施“长白山人才工程”,全方位开展专项引才计划,加强“吉人回乡”、校友人才“资智回吉”,政策引力的同时要打好“感情牌”,向离乡在外懂农业、识农务、懂发展的吉人吉才唱响“雁还巢”,讲清学子返乡政策、展示家乡发展成果,鼓励在外农业、农学技术人才返乡创业,以“局部”带动“整体”把乡土人才“引”回来、“聚”起来。
以“燕昭高筑黄金台”的诚意强磁场,让乡土人才“增色添香”。“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当前,部分乡土人才在发展方向、解决发展难题、长期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因才施策制定好乡土人才“培养工程”。要稳固做好“学子回引”“返乡反吉”乡土人才培养工作,根据乡土人才发展方向,安排专业技能对口、成熟的基层产业园作为乡土人才孵化基地,在运营技术、营销模式、产业发展导向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全面解决乡土人才在创业发展中起步难的问题。要全面实施对乡土人才帮扶机制,特别是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难题现状,因地制宜建立“1+1”“1+N”帮带模式,组织各类专家进行帮扶指导,适时传播新农作、新技术、新知识,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等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向乡土人才传授科学种养技术,促使乡土人才不断拓展眼界、增长见识、提升能力。
以“细琢美玉精炼钢”的方式厚沃土,让乡土人才“节节拔高”。在乡土人才培育中,不能只注重一味的物质供给,精神食粮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要依据乡土人才的工作实际制定激励扶持办法,加强在土地流转、农村种养殖技术、基层农产品产业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帮助乡土人才把基层产业做实、做稳。对表现优秀的乡土人才,优先选派进修深造,优先培养成为党员,优先提拔为村“两委”班子干部,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激发乡土人才为基层带动致富激情。要定期开展“创新评优”活动,评选出一批优秀的“农作种植能手”“农产品培育能手”“加工能手”“销售能手”“畜牧业养殖能手”等,并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广泛宣传,全面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让乡土人才节节拔高。(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委组织部 李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