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赵子龙孤身救幼主,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猛张飞单枪退曹军,诸葛亮被三顾茅庐出师定天下……刘备“天团”的团队合作奠定了其争霸天下的坚实基础。今有基层治理面对党组织建设亟待加强、乡村自治尚不健全、人才“引、育、留”困难等乡村治理难题,打造一支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党员、村民代表、产业致富带头人、乡贤、青年力量组成的“治理天团”,聚合善于谋事、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基层治理“力量”,将对改善乡村治理格局,注入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有着巨大助推作用。
“天团”养成计划——精心选,潜心育,放心用,精心选。乡镇党委应做到对村(社区)各类人员底数清,可采取入户摸底、个人自荐、党组织推荐和党员、村民代表推荐、一线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精选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有使命感、有威望、有品德的成员纳入治理专项人才库,以备下一步按照特长互补、区域相邻、分配均衡的原则组成团队。潜心育。注重“长远谋划,细节打磨”,将“治理天团”人才培训纳入县(市)级、乡镇级年度培训计划,利用好各级党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搭建培训平台,定期邀请司法、妇联、民政、产业等专业领域讲师进行培训,并组织治理能人现场观摩学习,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放心用。充分信任7类治理能人,将治理能人放到村(社区)中心工作中,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重点引导更多治理能人在乡村汇聚、在乡村成长、在乡村成才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鼓励治理能人在乡村治理一线发光发热,以备进一步提拔任用。
“天团”聚力计划——串链条,划责任,强机制,串链条。构建一条强有力的“责任链”,由乡镇党委统一部署,挂村领导一线指导,村级党组织引领发动,党员、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乡贤、网格员逐户宣传发动、逐户排查矛盾、逐户引导自治。划责任。以党建引领网格化为突破口,划分为网格,配备网格长、网格员,在责任区内设置公益岗,细化责任、明确分工,构建起“镇党委+挂村领导+镇综治(司法)+村“两委”+公益岗+网格员+农户”的责任体系,从上到下压实责任链,将各网格治理的责任落到每个人身上,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强机制。一方面,解决好赋权与赋能的问题,通过因地制宜的制度设计、组织建设完成对治理能人的“体制化”,建立考核奖惩、宣传纪律、动态退出、自愿服务等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明确治理能人参与乡村治理的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工作程序等,推动“天团”实现参与乡村治理的常态化,以达到其无后顾之忧地、全身心地投入乡村建设。再者,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并允许治理能人参与村干部选举,允许部分返乡的公职人员直接进入村“两委”,聘请有能力的“新乡贤”担任乡村治理顾问等。
“天团”行动计划——强引领,活措施,化难题,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要建强村级党组织,结合村“两委”换届,深入实施优秀回引培养工程,把更多优秀人才发展成党员、培养为村党组织带头人。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尤其注重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将治理能人聚集在党旗下,把“散兵游勇”变为“精兵强将”。同时,要完善对乡贤理事会、村民监督委员会的队伍建设工作,使其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有效的协调作用,并从村级妇代会、老年协会等组织角度,不断加强其组织力建设,增强组织实力。活措施。活措施。创建听民意、暖民心、解民难为主要服务内容的“面对面”谈心工作室,由治理能人轮班“对症下药”调解纠纷,开展日常的“判事断案”工作。针对留守老人和儿童两个群体,提升服务质量,实施“暖心工程”,办好“暖心幼儿园”和“暖心菜园”,做优做强“一老一小”两项服务。围绕健全三治体系(自治、法治、德治),按专业对口组建文艺表演队、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队,常态化开展相关活动。化难题。利用治理能人活跃在农村、住在群众身边等优势,梳理历史遗留问题,开展难题攻坚行动,通过群策群力拿出解决方案,有侧重性地对急难险重乡村治理问题进行化解,做好群众宣传引导工作,让治理能人成为党组织的“千里眼”“顺风耳”“多面手”,使困扰乡村多年的治理难题“迎刃而解”。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组建“治理天团”,可充分发挥并利用治理能人的资源、影响力及社会地位等优势,推动乡村问题的解决,村民思想的提高以及乡村风气的改善,是创新乡村治理工作方式的有益探索,将对助推乡村振兴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委组织部 郑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