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课后服务“5+2”模式的推广不容忽视城乡差距

2022-04-26 09:22:27 | 来源: 中廉在线

课后服务“5+2”模式在城市学校实行时,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相衔接,方便家长接送学生;同时,把这个课后时间放在让孩子做作业,做完作业之后,老师进行答疑解惑;再有,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安排上一些体育、美术、音乐这些课程去缓解孩子平时的学习压力,增添了孩子在学校课余时间的乐趣,也减轻了家长辅导孩子的烦恼。但是,把课后服务“5+2”模式推广到农村学校时,有部分“不适应”现象不容忽视。

一是学生成长营养需求方面。农村学校一般每天中午11:20分吃午饭,以往学生下午4:30分放学后回家预计5:30分吃饭。实行课后服务“5+2”模式后,走读学生回家吃晚饭时间普遍在晚上7点钟,这对正在初步发育成长急切需要营养的小学生而言,有些衔接不上。

二是学生接送出行方面。农村学校接送学生上学和放学的80%都是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年龄普遍都在60岁以上,实行课后服务“5+2”模式后,学生放学较晚,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接送不方便,而且部分村民小组距离集镇小学路程较远,特别是冬季天黑较早,给学生往返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三是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方面。据了解,由于课后服务“5+2”模式采取的是自愿,一部分不需要课后服务的学生正常16:30放学,另一部分需要课后服务的学生继续留在学校,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必须安排一部分教师到学校门口值守,又要安排一部分老师在学校照看学生,学校老师要两边兼顾,对学校的教学秩序是一个考验。

四是课后服务内容需要多样化。农村学校特别是西部省份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造成农村学校的课后服务基本上就是简单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至于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等爱好和各种社团活动,就目前的条件来看,短时间内无法达到课后服务“5+2”模式的目的。

课后服务“5+2”模式总体政策倾向非常好,能够大大的缓解双职工家庭的实际困难,但是城乡差别大,落实到农村地区学校的时候,可综合学生总体情况,对家长意见进行一个综合调查,征得大多数家长同意的方可实施,同时也要对“5+2”模式的具体实施内容、方式等要提出一个符合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案,真正意义上实现政策实施的目的。(廖世明 贵州省镇远县尚寨土家族乡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