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选调生,将青春写在大地上

2022-04-20 15:55:08 | 来源: 中廉在线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首《奥林匹克颂》,让充满希望而又带着泥土芬芳的“天籁”从河北阜平的大山里唱响了全国、打动了世界,来自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的44名“山里娃”就这样用歌声涤荡着尘埃、续写着梦想,而那一颗梦想的“种子”正是由这位甘愿倾尽自己生命里最后18年心血的“邓老师”,历经万难、俯下身子一点一滴的培育而生根发芽、落地开花。从最初“不会唱歌的孩子多可怜”到“看到它(马兰)哪里不好,就不得劲”再到“把马兰当家,把马兰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邓小岚用18年的奔波与真情、守护与惦念诠释着鲁迅先生所言的“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如今,正因有了无数像“邓老师”这样的萤火点点,也让山里的光亮聚成一团火、一束光,而选调生队伍带着这样光荣而又深重的嘱托与使命,能够有机会深入基层一线,更当以先辈为勉励,将火热的青春写在大地上。

将青春写在大地上,用情将驻地当故乡。18年间,邓小岚每每去到马兰村总在说“回马兰”,也正是这一个“回”字让她在北京到马兰的旅程上往返了18年。选调生队伍从成为“选调”的那一天起,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我们”因为一份特别的缘分聚集到一个区、一个县,而所谓的“工作地”也便成了“家”。初上岗的那一天,选调同志们的朋友圈写着“我的第X故乡”,看得到“心之所向”,也听得到“来则安之”。用情将驻地当故乡,只有真正将自己同一个村、一个社区在情感上有缔约,才能在干事创业中把对“一方水土”的依恋转化为对“一方人”的守护,用发展故乡般的心力为驻地献智。正如习总书记多年后再回梁家河讲道“当年我人走了,把心留在了这里。梁家河是我的第二故乡”。驻地既是选调群体工作历程的“第一站”,更是走好走稳干部路的“第一扣”,当以惟情惟实。

将青春写在大地上,用心将乡邻当亲人。中国人有句老话讲“天涯若比邻”,选调队伍深入基层一线时,面对的是最朴实的老百姓,他们总会在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中热情相迎,正如“人民樵夫”廖俊波同志用一生将人民扛在肩上,而人民也将他装进心里。下到基层会遇到各类人群,不乏不理解、不理智的行为与态度,但当用心将老百姓当亲人,真正能够在情感上说服、引导,做到将心比心,工作中也便少了干群间的矛盾冲突,多了合力断金的理解互助。诚如邓小岚在马兰村能够在面对家长觉得“学了没用”的境况做到换位思考、亲人相助,依然用自己的执着以及真情带动着孩子们追求梦想的勇气。选调同样在这样一段心路历程里应当葆有像对待亲人般的理解与耐心,摒弃所谓官僚主义里的“官架子”与形式主义里的“花架子”,当以惟心惟干。

将青春写在大地上,用力将困难当淬练。“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基层的广袤大地里有收获,也有挑战,相较而言,如今基层生活水平、精神风貌等自脱贫攻坚以来有了大幅提升,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基层同城市间的差距,工作中不乏“吃力不讨好”的实际情况,也存在个别的态度不配合、方式不理智等现实,给工作开展带来一定难度,但群众工作却也是能够促使干部在处理问题的能力、应对困难的态度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的有力途径。不断在基层这个“大熔炉”里淬炼钢铁般的精神意志、过硬的担当作风,持续在乱云飞渡中从容不迫,永葆一往无前的“赶考”姿态,抓矛盾、分侧重,练就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毅力与韧劲,将困难与挑战转化为能力提升的“跳板”。(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大滩乡 高婷宇)

责任编辑:周思坤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