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各地党政机关治理文山会海的文件和会议层出不穷。说到底,整治文山会海又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文山和会海,也就导致整治效果不突出,收效甚微,文山会海依旧。甚至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奇怪的认识,即文字出干部、干部出会议、会议出成绩,将开会发文做成了衡量工作成绩的标准,开会越多,发文越多,政绩就越大,这也助长了文山会海的恶性循环。
归根结底,问题出在了整治文山会海的文件和会议上。虽然为了整治文山会海的初心是好的,但盲目地贯彻文件精神和会议精神,就导致了照搬照抄的情况出现。即使喊着杜绝文山会海的口号,却在不停地印发文件、召开会议,导致很多领导干部晕头转向,业务骨干手忙脚乱。另外,整治文山会海的措施可行性有待考证。曾经咨询过一名从事办会工作的同志,他说地市级与市委相关的会议平均每天1个,也就是说市委相关领导干部每年要开至少365个会议,而更加疯狂的是,一些旗县党委经常在周末召开会议去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和会议精神,那么我们可能会问,领导干部一年当中开这么长时间的会议,还有其他时间为群众服务吗,还有时间去基层调研吗?领导干部们也曾多次召开会议强调要杜绝文山会海,要缩短讲话时间,缩短汇报时间,但这些措施的细节如何去贯彻执行,又如何去跟踪监督,时间一长,标准变了形、要求放了松,文山和会海又铺面而来。
文山会海的问题,不仅属于工作作风的问题,更是思想作风的问题,要彻底的杜绝文山会海,从大方向看,必然要在改善党风、政风、改进干部作风上下功夫,在监督问责机制上做文章。从细微处看,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优势,用网络视频、电子文件等去贯彻上级精神,安排部署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委组织部 牛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