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在推动创新、带动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已成为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两新”党组织,尤其是地处边疆,身兼守土固边、兴边富民使命的“两新”党组织,将党的“红色力量”融入组织建设和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建强“桥头堡”,将“红色智慧”融入“两新”组织建设。要在“两新”组织建设中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建工作向热点、难点、堵点问题“聚焦”,在贯穿、结合、转化上持续用力。全面推行经营管理层与党支部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保证“两新”组织75%以上的管理岗位由党员担任要职,党支部班子参与日常生产管理,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一同部署和推进,确保“两新”组织与党的方针政策同向而行,有力保障党支部在组织治理中“有为有位”。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途径深入学习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民营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党员干部职工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凝聚推动跨越发展的“红色智慧”。
深挖“活水源”,将“红色精神”融入“两新”组织发展。红色是企业最靓丽的底色。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融入“两新”组织发展,为组织长远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建好红色精神家园,以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动引领“两新”组织担当社会责任、勇立发展潮头,以此作为“两新”组织获得长足发展的活水之源。同时,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等活动,让党员队伍成为“两新”组织技术革新、攻坚克难的中流砥柱。
练好“排头兵”,将“红色基因”融入人才管理。党员是企业发展最可靠的“排头兵”。“两新”组织应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红色基因”植入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通过重管理、搭平台、强激励推动形成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的生动局面。建立“双培养”机制,把业务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公司经营管理骨干,把企业最优秀的人才团结在党旗下。通过在党员中“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在员工中“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引导党员在生产一线和复工复产中主动亮身份、做表率、打头阵,用好典型引路法,让优秀党员开展宣讲活动,以榜样力量带动公司人才发展,让奋进力量“强”起来。
建好“加油站”,将“红色底蕴”融入文化建设。要注重把“红色底蕴”厚植于企业发展历程,积极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文化,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针对“两新”组织特点,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内容,开发红色精品课程,将主题教育基地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同时,注重企业党建文化宣传,以公司建筑物为载体建设党建红色长廊,多角度传播企业文化,鼓励和引导党员干部职工通过增加阅览量提升个人文化水平,培养积极向上的氛围,使企业上下具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员工时时处处与企业同心同德、同向同力。
释放“催化剂”,将“红色关爱”融入社会责任。“两新”组织要在回馈社会上彰显“两新”气度,贡献“两新”力量,把“两新”党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平台优势切实转化为“两新”组织为民服务、回报社会的务实举措。应紧紧把握“文山之干”热潮下带来的机遇,在“做”上务求实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大在农村产业发展、疫情防控、保障就业等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同时,充分发挥“两新”组织优势及其从业人员专业特长,组织开展“送法律、送健康、送技能、送岗位”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经营户”,进行“三亮三比三争”,推动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显作用”,展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良好风貌。(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委组织部 郑舒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