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即将闭幕。连日来,全国广大干部群众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及时收听收看两国盛况。一个个伟大的成就鼓舞着人们的斗志,一项项庄严的承诺彰显着人民的意志,向全国、世界传递着信心和力量。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他在讲话中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
人民,始终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名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大国领袖对人民最深切的情怀。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让人民幸福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始终是我们党奋斗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生动阐释了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性、民主性,全面概括了人民与国家的统一性。党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察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把握百年变局的深刻规律,总揽全局、统筹各方,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和沉着冷静的意志,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经济、科技、国防实力显著提高,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在世界范围内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美好画卷,为各个国家治理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沧海横流方显中流砥柱,我们党能够领导人民取得辉煌的成就,最根本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将人民利益置于最位置,始终将人民利益作为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用“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以共、命运与共”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以五个“必由之路”为全国各族人民奋斗指明了方向。“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民以食为天”“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在政协联组会上,他都深切的关注着人民的现实生活、实际需要。这既是习总书记的民生情怀,也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
历经百年风雨,初心依旧不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充满着艰难险阻,也有着各种风险挑战,但只要我们党始终坚守民族复兴梦,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党就能领导人民以更加豪迈的气魄、更加坚守的步伐,领导人民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黄龙 四川省江油市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