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基本盘的支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与农村特色产业的扶持,基层干部要做优做实稳固发展、党员引领、特色产业“三篇文章”,让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果在广袤的神州沃土上遍地开花!
做优“稳固农业”文章,保障乡村振兴“后顾无忧”。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为世界上一流的农业大国,我国仅凭着7%的耕地比例,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自新中国建国以来,农业就一直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稳定的基本盘,它真真正正的让中国人民知晓了饱足,远离了饥饿,并作为土壤孕育出了许多其他产业,进而支撑起了整个国家。乡村振兴,立足于农业、脱胎于农业,但又绝不会放弃农业,想要实现乡村振兴稳步发展,就一定要牢牢稳固好农业发展这一“后门”,做好“下盘功夫”。广大基层干部要牢牢守住耕地非粮化这一红线,强化农业兜底保障作用,指导村干部、农民发挥乡村地缘优势,稳固农业生产、保障农业用地,做大做强农业基本盘,确保基层有“农”即有“业”。
做优“党员引领”文章,助力乡村振兴“自力更生”。我们常说“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其实看的不仅仅是农村党组织班子,更看的是我们农村党员队伍形象和作用发挥得如何。农村党员作为村民中的关键少数,熟悉村情村况,有为家乡谋求发展的激情动力,能够更好的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创业致富。乡村振兴是国家的乡村振兴,更是农村人自己的乡村振兴,基层领导干部不仅要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 ,培育村级致富能人,引领选育村级支柱产业,壮大农村经济,更要组织党员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鼓励农村党员主动学技术、用技术,让农民群众富起来、强起来,助力乡村振兴自力更生,生生不息。
做优“特色产业”文章,促进乡村振兴“增效提速”。特色产业的发展永远是乡村振兴中的“主旋律”。相比城市发展优势,农村地广人稀、土地利用率较低,没有城市中的各类密集型产业,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故而发掘、发展特色产业,就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村民致富的一条“坦途”。乡村产业发展唯有根据地缘风貌、历史文化等己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他人所不能为,方能从无数的乡村中脱颖而出,打出品牌字号,吸引到商家、游客、投资者的目光,进而吸引他们带着发展的机会走近乡村,甚至留在乡村。镇、村两级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协作,充分调查、研究、挖掘农村“特长”,制定“一村一案”,展现与众不同的“别样风采”,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将乡村振兴从稳定发展的“主干道”上,一步步引导至高效发展的“快车道”上。(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委组织部 钟智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