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末,《守岛人》斩获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使得王继才与王仕花的守岛事迹再一次走向大众视野。王继才精神内涵丰富,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体现在王继才夫妇守岛32年期间的言行、态度以及追求的方方面面,这些精神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与领悟。
家就是岛,岛就是国的爱国精神。在王继才和王仕花守岛的32年里,王继才夫妻俩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岛上升起五星红旗。一次台风来袭,王继才顶着狂风,跌跌撞撞爬到山顶,奋力把国旗降了下来。回来时,不慎从17级台阶,摔断了两根肋骨,人差点被吹进海里卷走,可他的手中仍旧紧紧抱着那面国旗。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这种“家就是岛,岛就是国”的精神让他将守岛从“有期限的任务”变成了“终生的使命”。青年干部就要将一寸赤心惟报国的爱国热情融入到工作之中,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思想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推动工作开展。
一句诺言,一生守岛的敬业精神。开山岛是我国的黄海前哨。当地政府曾先后派出4批1民兵守岛,10多人都因条件艰苦没能留下来。1986年7月,人武部政委找到王继才。面对组织的委托,他毫不犹豫接受了任务,瞒着家人登上开山岛。王继才生前曾说:“答应了就要做到。”就是这一句诺言,让他再难也坚持着守了下去。32年的时光,爱岗敬业,守岛卫疆,爱国卫国,在他的身上得到了高度统一。 敬业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一种追求。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都要谨记自身的职责和担当,做好随时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准备。
守卫大家,舍弃小家的奉献精神。在守岛的32年里,王继才每天巡逻、看管航标、测风仪、写海防日记,这是岛上每一天的生活。和平年代,看似枯燥乏味的坚守,恰恰是对祖国的忠诚。王继才用一个民的本分,完成了兵的责任。为了守岛,王继才错过了女儿的婚礼,错过了外孙的降生,错过了与老父亲的最后一面。大女儿王苏回忆起父亲这样的一句话:只有大家,才有小家,你不守,我不守,他不守,谁去守啊?在“小我”的清闲享乐与“大我”的无私奉献之间,王继才毅然选择了后者。青年干部更应该学习王继才这样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青春铸就伟业,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委组织部 徐建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