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初心如磐,实干兴村

2021-07-06 14:29:55 | 来源: 中廉在线

对苏金锥同志来说,1971年2月19日这一天意义重大,他终于被世界上最先进的组织接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五十年来,不管是从洪塘公社主动请缨回村建设,到摘掉贫困村的“穷帽子”、重视教育、修缮村路,还是从退休后连任五届洪塘镇党代表,到履行新厝村老人协会副会长、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职责,他都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使命,将入党誓言兑现在新厝村的田间地头、村巷房舍。

1984年,洪塘由公社改乡,亟需年轻干部到农村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36岁的苏金锥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请缨从洪塘公社企业办回新厝村担任书记,一干就是16年。

从到村任职的第一天起,苏金锥就下定决心要摘掉贫困村的“穷帽子”,让全村百姓换一种活法。除了尽心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外,他还片刻不忘增加村财收入。新厝村的土地特别适宜龙眼生长,加之龙眼价格高,收益大,他向信用社贷款1万元修整了100多亩集体土地,1985年起陆续出租给村民种植龙眼。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村集体也赚了第一盆金。1994年,新厝村终于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村民仓有余粮,村财也日益丰盈,苏金锥意识到村里有能力做两件大事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头一件是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他利用农闲时间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村民采用村集体和个人出资的方式,修缮早就破败不堪的新厝小学。1995年,时任同安县教育局局长来村考察,苏金锥又争取到教育局的一笔拨款,孩子们终于可以在明亮宽敞又安全的环境中读书了。第二件是改善村里的交通环境。新厝村的泥巴路坑坑洼洼,偪仄难行,雨后满是泥水坑,严重影响村民出行。1996年,经过多次沟通、争取,苏金锥得到时任洪塘镇镇长的支持,为村里筹得2万元修路经费,又从村财支出2万元,全村投工投劳,将泥巴路拓宽夯实,平整一新,方便了村民出行和农贸物资运输。

实干无言,老党员用平凡书写如磐初心。回忆在党50年的奋斗经历,73岁的苏金锥感慨万千:“入党是我这辈子最无悔的选择,能为党做事是我一生最大的光荣。七十年代初,物质条件还比较艰苦,虽然常常饿肚子,但我对入党的热情丝毫不减,积极表现,立志成为一名政治强、靠得住、能干事、群众认可的共产党员。我选择回村担任书记,就是想安心为党办公事,踏实为群众办好事,努力改变新厝村贫穷的旧面貌,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这些年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村里通水通电通硬化路,家家户户盖起新房子、购置小汽车,村民们生活有保障,日子越过越红火。虽然我早就从村干部的岗位上退下来了,但入了党,这辈子就是党的人,党员作风不能变,为党干事的劲头不能减,只要组织有需要,群众信任我,我还可以对党和群众尽义务。”(李芸华 福建省厦门市洪塘镇新厝村选调生)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