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寓言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个农夫耕田,他用一头慢牛在耕地,可是这头牛怎么打也不走一步。农夫就换了一头牛,这头牛耕地非常快,但农夫仍旧不停的抽他。这头牛就问农夫,为什么我这么耕地这么快,你还不停的打我?农夫回答说打你是想让你早点把地耕完,就是传说中的鞭打快牛。在基层工作中,“鞭打快牛”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干得好、干得快被安排更多工作;干得多、错得多被督促、批评(鞭打);干得更好、干得更快被安排更多工作。
大多数情况下,鞭打快现象之所以存在,从领导方面来讲,主要出发点是用着放心和用于培养;从个人角度看,“快牛”随着工作量的增多,学到的知识、思考的问题也会随之增多,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等各方面都能从中得到提升。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快牛”因为做的多,素质提升快,与领导接触多,被领导发现、信任、提拔重用的几率相对一般人来说要高很多。
鞭打快牛,看似一个简单的现象,但更深刻的反映出对能人的不尊重,让闲者更闲、忙者更忙。本来,机构编制部门之所以给一个单位设置不同的岗位、组织人事部门之所以给一个单位调配人数不同的干部,就是要聚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使决策部署更加民主、科学、合理,激励全体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但这种“鞭打快牛”的方法,看起来是重用能者,锤炼强者,实际上却不尽科学,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挫伤“快牛”的积极性,纵容了“慢牛”不思进取的惰性,不利于整体战斗力的提高等。在实际基层工作中,作为领导者不应该只顾“鞭打快牛”,而是考虑如何将“慢牛”转化成“快牛”,让我们的事业长盛不衰。
一是落实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深刻把握能上与能下的适用条件,使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导向鲜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作为重要举措,着力解决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的问题”。组织选人用人,一定要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察清谁优谁劣、谁能谁庸,分清谁在担当谁在干,谁在敷衍谁在看,真正把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同时,要坚持公道正派,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让干部上有动力、下得服气。
二是落实职务职级并行机制。准确把握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择优性,体现鼓舞先进、鞭策后进的正向激励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决不能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甚至不干比干更得利的导向”。干部晋升职级,同样要重德才、重实绩、重担当,让干得好的受褒奖、干得差的受惩戒,把考核结果作为职务和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为那些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干部开辟一条通道,不能搞成普惠式的“大锅饭”。
三是落实干部关心关爱制度。关心关爱干部,是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重要举措。政治上要重视关怀基层干部的成长,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进行大力培养。生活上要重视对基层干部的关爱,在重大节日期间,通过电话、短信、贺卡等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慰问。思想上要重视对基层干部的关怀。要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及时全面了解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情况,对存在的困惑予以疏导,对存在的困难帮助解决。(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委组织部 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