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关系着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各级党委须营造优良的用人环境,让人才在“民生舞台”上大放异彩,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乘势而上,成为国之重器。
重“引”人才,注入强心剂。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全国各地在“人才争夺战”中使劲浑身解数,从中也窥见出人才的重要性。要打好“乡愁”牌,善于利用“乡愁”这条维系中华儿女的隐形纽带,通过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将家乡的变化、对人才的渴求等信息进行推广,引导优秀人才回归家乡共建美丽乡村。要精准绘制人才引进“图斑”,结合地区乡村振兴建设的需求,按照发展短板精准选择引进人才的专业、学历、类型等,确保引进的优秀人才能发挥作用。要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人才引进关键重要的是要留得住,这就要求保障机制要落实到位。要通过培育优势项目、产业集群,创造更多的创业发展机遇;要用制度为优秀人才“绿色通道”提供保障,让优秀人才没有后顾之忧,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强心剂。
灵“育”人才,激活蓄水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重要的是培养,而人才培养须用灵活方式,才能激活“一池春水”。要善用“跟岗轮训”机制,在充分调研和各级党委推荐的基础上,健全年轻干部人才库,按照工作性质和人才适配的原则,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到重要部门跟岗轮训,让年轻干部提高政治意识,增强经验积累,开阔思想境界。要突出学习培训,善用校地结合培育渠道,根据年轻干部的薄弱环节合理设置课程,分批按需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增强年轻干部综合实力,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要强化传帮带作用,聚集优秀离退休干部、老党员、老军人等人才力量,以定期开展专题座谈会、交流研讨会等方式,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授经验,鼓励年轻干部大胆干事、勇于创新,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
活“用”人才,塑造强引擎。人尽其才,关键在用。当前,有的地区对优秀人才储而不用,长此以往会让他们心灰意冷,消极怠工,难以成事;有的地区人才运用不合理,没能让人才将短板补齐,优点放大。凡此种种,充分说明人才的关键在用,而且要适人、适岗而用。要将年轻干部放到基层一线“磨”,从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和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成长,以人民的满意度为标尺,不断提升做群众工作能力及处理实际问题能力。要把年轻干部放到关键岗位、重大项目上去“练”,从“重担子”中,提升年轻干部抗压能力,锤炼作风、增长才干,达到“增益其所不能”的效果。要打破“条条框框”,在坚持原则性要求不变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年轻干部毛遂自荐,并从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及长远发展等方面考虑安排不同的岗位,不拘一格用人才。(万胜英 贵州省镇远县尚寨土家族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