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加强党员党性修养、提升党员能力、筑牢党员信仰根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在开展党员教育时,通过抓党员分类、健全制度、实践检验三个“点”,让党员教育更具有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以党员类别为着力点,让党员教育更有针对性。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要根据党员类型不同和教育培训需求不同,实地走访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研判,围绕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特点、党员特点、生活实际和组织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量身定制党员教育内容,突出教育主题,明确每次理论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同时结合“铸魂行动”、党史学习教育、“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制定学习清单,让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清楚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并在学习时主动把自己摆进去,认识自己的不足,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以健全制度为保障点,让党员教育更有规范性。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要注重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党员教育管理的行为。从日常教育管理着手,对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移、不合格党员和违纪党员的处理、责任追究等各方面进行规范,各党组织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应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同时,就流动党员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各党组织可每月组织学习1-2次,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以上主题党日活动,支部书记每季度上一次党课,一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可进一步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以实践验学为检测点,让党员教育更有实效性。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针对如何检验党员学习的效果,可分别通过举办理论知识小竞赛、学习心得分享交流会,设置党员先锋岗、“三亮”活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走长征路”,让党员在学习交流中相互成长,在“责任田”上履职践诺,在实践中悟初心使命,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的内生动力。(吴小桃 贵州省镇远县羊场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