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以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恰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之后,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是积极应对老龄化、少子化等人口结构问题应有之举。要继续保持人口资源优势,应用好以下“三板斧”。
要保持人力资源优势,应提振生育意愿。当前,房价居高不下、彩礼水涨船高,教育成本不断新高等影响,催生了恐婚族、丁克族,以及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压力下产生“躺平”思潮、防割“韭菜”思想等,这些都成为提高生育率路上的绊脚石。因此提振生育意愿需要统筹全局、系统思考,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首先要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特别是注重对农村青年的引导,现在农村青年结婚的前置条件更多是在“挑经济”而不是挑人看才,责任感的缺失导致婚姻不稳定,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要加大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避免家庭“因婚致贫”,防止适龄男女成为高昂彩礼绑架裹挟下的牺牲品。其次,一方面要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如延长女性产假,男性新增育儿假等;另一方面要充分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生娃与职业发展两不误,让其无后顾之忧。再者,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增加幼儿园配备数量,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要保持人力资源优势,应优化人口素质。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的发展,使广大劳动者的素质持续提升,技能水平也不断提高,“人口红利”正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也恰好验证这一系列措施的效果,人口学历结构中大学学历2.18亿人,占总人口的15.45%,这部分人既是高学历也是劳动力金矿,他们的劳动创造潜能如果能被有效激发出来,将提供巨大动能。其次还有2.8亿外来务工人员,如果将这些人口的素质和技能提升将有效提高人口红利。当前,我国正持续构建学习型社会,通过不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从农民工的培训到整个社会人才的培养,再扩大到整个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都树立全民学习意识,全面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日前,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已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将进一步有效储备质量型人口红利。
要保持人力资源优势,应激活老龄资源。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是解放初期时制定的,当时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不到50岁,所制定的退休政策是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了77.3岁,已经具备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客观条件。另外,我国现行平均退休年龄大概是53岁左右,这个年纪放到全球范围来看,也是属于退休比较早的国家,所以延迟退休既符合国际趋势,也顺应自身发展需要。做好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推行弹性退休制度,通过养老保险等顶层制度设计,激励老龄人口延迟退休,同时增加老年人口的劳动供给数量,提供适合老龄劳动力力所能及的工种,让年轻劳动力解放出来从事更具挑战性的工种;另一方面,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建立终身学习制度,提升劳动力供给的质量,以更好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福建永春县委组织部 林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