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实现之年。习总书记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干部是否对症下药,为贫困户提高思想认识、谋划发展道路是扶贫成效的关键。从“懒汉”到“致富能手”,扶贫干部要因户制宜、把脉问诊,才能做到药到病除,我们都是脱贫致富路上的追梦人!
走访入户,望闻问切是关键。“真扶贫、扶真贫”,扶贫干部都是知识分子,理论知识满腹经纶,但是缺乏对农村的了解,调查研究是扶贫路上的第一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扶贫干部深入贫困户家庭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致贫原因、特长等是关键。只有对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做过细致的调研,分析贫困原因,才能在扶贫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扶贫干部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成为贫困户脱贫路上的主心骨。
寻找方向,药到病除是核心。一个家庭真正的脱贫并不是政府兜底保障,应该做到的是发展产业、务工就业等,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通过小额信贷发展农业、通过技能培训务工就业、通过公益性岗位就近就业,扶贫干部要充分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贫困户发展,并能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结合特点,因人制宜的开药方,熬中药,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带着贫困户从思想上脱贫、从行动上脱贫、从腰包上脱贫。
巩固成效,持续跟踪是重点。扶贫工作是一项持续的工作,脱贫不脱帮扶、不脱政策,扶贫干部要一以贯之的关心、关注贫困户家庭的实时变化情况,农业生产情况、务工就业情况等,有利于在贫困户在遇到不可控因素影响收入的情况下,能第一时间的得到关心和爱护,提高贫困户家庭抗风险的能力,增强贫困户的脱贫信心和决心,让扶贫政策和扶贫干部成为贫困户稳固脱贫的定心丸。
@扶贫干部们,让我们一起行走在田间小道,穿梭在贫困户家中,为他们带去扶贫政策、扶贫理念、扶贫方向,争做贫困户巩固脱贫成效的领路人,建立致富信心的带头人、成为小康路上的幸福人。(福建省浦城县永兴镇龙下村党群工作者 祖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