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警惕特权现象成为基层“牛皮癣”

2021-01-18 13:11:12 | 来源: 中廉在线

近日,大连“卢书记”事件,再次把“特权现象”这一“特权衍生物”推到公众眼前,是偶然,还是必然?值得深思!但不可否认的是,特权现象的出现必定严重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尤其在基层一线,特权现象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关键的“最后一公里”变成了“断头路”,特权现象成了基层铲不掉的“牛皮癣”,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卢书记”事件后,“卢书记们”的底气会不会变得更足?

事件经过网络发酵,女干部和卢书记成了广大网友口诛笔伐的对象,最终也以“女干部和卢书记受到处分”收了场,但关于“特权现象”的话题却引发了舆论热议。“卢书记”该怎么办?“卢书记们”又该怎么办?他们的底气会不会因此变得更足起来?其实,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可能成为“卢书记”,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有这样的困扰,到底是放还是不放?有网友建议,要么跟志愿者讲他那里有相关信息,先让过,后面再补;要么自己亲自赶到现场为之办理登记;要么索性假装信号不好挂断电话了事。笔者以为,打圆场、逃避都并非可取之策,关乎群众生命安全,这是原则问题,绝不能有变通。作为下级,“不给领导面子”,可能会得罪领导,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维,自己违背原则放了行。但回过头来想,一次一次的破坏规则,终究会掉进“多一次也没关系”的深渊泥潭,不能自拔。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应当辩证的去看待这个“二难选择”,当群众利益遭到损害时,必须站在群众一边,回绝的底气来自人民群众,也必须来自人民群众,而非对个人与某个领导关系变化的衡量。

“卢书记”事件后,找“卢书记”的人会不会变得更少?

干部从不是干部到变成干部,从一般干部到领导干部,从一般岗位走到特殊岗位,手里能决定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权力也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高,在某些系统,一个股站长,可能比“一把手”还“管火”,这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特权”,表面上看是是组织行为,但实际上,个人意见一不注意就“越界”了。对特权的崇拜,不是哪个领域的“特产”,而是几千年封建统治带来的“后遗症”。寒窗苦读十数年,只求一朝金榜题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到某个岗位上后,别人多少会甩点面子,有事打个电话,打声招呼,轻轻松松搞定,何乐而不为?作为社会人,谁都有生老病死,谁都会用到公共资源,有些领域公共资源较为稀缺,这给“特权思想”提供了成长的土壤,想上公立学校,抽签抽不到找找关系,进医院缴个费,难排队找找关系,甚至有人驾驶车辆违了法,不愿意扣那1分2分,交那150元钱,也找找关系。找关系,表面上看并没有扰乱正常秩序太多,但实际上,每一次“特权现象”的出现,都是对党和国家伟大基业的侵蚀,千里之堤,终将溃于小小的蚁穴。

“卢书记”事件后,我们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事件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长期以来,极少数党员干部对特权的崇拜,是深深植根于心里的。“卢书记”事件的发酵,把“网络监督”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人们对女干部和卢书记进行口诛“键”伐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在舆论漩涡中,被迫上了一堂政治教育课,而且效果很好。但这场风暴就让它这样刮过去就完了?笔者并不以为然,要铲除“特权现象”,唯有把“卢书记们”的权力交给制度,把制度关进笼子里,通过“权力清单”明确广大“卢书记们”的职责,让他们避开“二难选择”,从制度上为“卢书记们”解围,从制度上拿掉“卢书记们”的话语权,这样一来,对于那些想方设法去找“卢书记”的人,他就无缝可钻,因为找了也没用,得按规矩来。在基层,群众最有发言权,每一次“特权现象”在基层出现,受到损害的一定是老百姓,各基层服务部门,如医疗卫生、教育、民政、政务服务等单位,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防插队”工作机制,充分运用更多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来规避“特权”的发挥,通过将“隐性环节”透明化,服务流程公开化,逐步铲除“特权现象”生长土壤,把监督权力真正交给人民群众,如此,可能会有很大改变。(杨尤辉 贵州省岑巩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毕业论文网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