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有关“镇改街”的说法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甚嚣尘上,众说纷纭。对于“镇改街”,有些人持负面态度,认为这不利于基层建设。而在我看来,“镇改街”是城市管理的一大突破,对于基层建设利大于弊。
街道与乡镇是我国城乡基层社会的两种主要行政区划。街道的管理机构为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或地级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而乡镇的管理机构是乡镇人民政府,是基层国家行政机关,行使本行政区的行政职能。不论是街道还是乡镇,都是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联系交流的纽带,都是党和政府开展基层工作的重要桥梁,从根本上并不会对基层治理产生根本性转变。
之所以会出现一系列争议,是因为镇改街道意味着基层社会逐渐走向城市化,治理主体由政府性质转变为派出机关性质。换言之,基层治理将更加适应城镇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突破60%,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人口分布由分散走向聚集,不同时间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相聚在同一屋檐下。这对城市管理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考验。唯有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让城市沿着稳定的轨道运行,城市建设才会更加顺畅。相较乡镇而言,街道的管理资源更加丰富,对于城市街区的管理程度也更加精细。同时,乡镇的地方特色较为明显,对于外来人口的排斥程度也相对较大,而街道的设置化解了这种排斥性,只要是住在本辖区的居民都能收到有效的管理和服务,这样一来,本辖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以及对城市辖区的归属感将大大提升,有利于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
与此同时,街道的设置也是城市开发建设的一大需要。原来,囿于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的相对独立性,城市规划与项目建设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地掣肘,继而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将镇纳入整个城市管理,能够扫清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简化开发建设流程,使市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和参与城市建设,更好地推动城市建设。
综上所述,“镇改街”的举措不论是对城市,还是对住在城市的居民,都是一项十分有利的举措。当然,“镇改街”依然在路上,我们需要更好地把握乡镇和街道的关系,以理性姿态看待“镇改街”这一举措,让“镇改街”举措更具时效,更具民心。(傅钦昭 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前垵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