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脱贫收官“健康扶贫”莫下马

2020-11-18 08:41:23 | 来源: 中廉在线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绝大多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虽然摆脱了“困境”,但“健康扶贫”不能下马,永远奔跑在路上。

近几年,在扶贫攻坚、脱贫攻坚中,我们发现有的地方偏重于“经济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节约扶贫”等。这固重要和必要。但搞好“健康扶贫”也是长远大计、永远在路上。尤其是地处偏远地区的农村和贫困地区,由于交通条件较差,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也比较简陋和薄弱,缺医少药现象程度不同存在,群众“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这无疑是脱贫攻坚战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让“健康扶贫”形成常态化和长效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由此说来,“健康扶贫”是一项有温度的民生工程、生命工程和幸福工程。丝毫不可轻视和懈怠。

近期,笔者在基层调研中,常常听到这样的打油诗:乡村振兴好是好,就怕有病干不了;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这就提示我们,送钱、送物、送温暖,都代替不了“送健康”。健康是本钱、是幸福、也是生产力。因此,我们把“健康扶贫”做好、做细、做实、做到群众的心坎上,通过“健康扶贫”,让贫困地区的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体贴,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一是坚持政策导向,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从顶层设计着眼入手,政府要制定和出台一系列向偏远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的“健康扶贫”政策和规定;二是整合医疗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思想,统筹协调,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对口支援机制,做到精准帮扶,让贫困群“病有所医,医有所保”;三是加大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力度,让利于民。开通向偏远农村和贫困地区“绿色通道”,对突发疾病和疑难杂症可先检查、先诊断、先抢救治疗,后办入院手续和交费等,千方百计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四是开展城乡互动交流。城市医疗卫生部门,要经常组织医务工作者,深入偏远农村和贫困地区开展“巡回义诊”、“就地义诊”和“上门义诊”,组织好“送医送药送技术”服务活动,建立“健康扶贫”联系点,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卫生知识、预防疾病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健康安全意识。同时,要积极帮助偏远农村和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多培养造就一些“乡土医生”,以方便群众就医,实现“小病不出村”。五是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公安、工商、食药监等部门,要联合行动,深入贫困地区搞好拉网式排查,对那些走乡串村骗人骗财的所谓“江湖医生”,以及肆意推销、兜售伪劣假冒药品、食品、营养品,危及群众健康安全的种种不法行为,要严厉打击,依法严惩不贷。(许贵元)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