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全会擘画的发展蓝图为“赛道”,继往开来、乘势而上、接续奋斗,跑出复兴“加速度”,推动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
紧握“以民为本”接力棒,以真抓实干为增进福祉开好局。当前,“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喜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然而,美好的景象之下却也暗流汹涌。无论是后疫情时代复工复产难题的出现,还是全面深化改革攻坚中社会保障短板的凸显,都警示着广大党员干部民生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必然不可能一帆风顺,而需久久为功。“行至半山不停步,中流击水再出发”,越是面对各种挑战与危机,党员干部越是应当不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保持好战略定力,抓好工作落实,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化解民忧。以敢抓的狠劲、真抓的干劲和善抓的巧劲,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贯彻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稳稳接过“十三五”规划中民生工程的“接力棒”,为下一阶段民生福祉的增进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练就“高质量发展”真功夫,以担当作为助共同富裕早实现。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这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搞好“基本民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可及化;也要保障“底线民生”,确保困难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还要破解“热点民生”,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下足功夫。使命催征,不容懈怠,党员干部要切实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提升工作能力,做到民有所呼时敢于担当、民有难题时善于担当、民有所急时能够担当,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培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能力,在接续发展民生工程、积极推进民生改善的跑道上,勇担使命、铆足干劲、放开手脚、全力加速,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跑赢“民生幸福”接力赛,以砥砺奋斗为人民群众谋红利。从“能吃饱肚子”到“吃上净颗子”,从“想吃细粮就吃细粮”到“干活挑着金扁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攀升,也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不断调整目标、拼搏奋进、更上层楼。“长风过隘口,奋斗正当时。”值此承前启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员干部必当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以系统的观念处理各项民生工作,以奋斗的姿态直面各种发展难题。在一线奋斗、在基层奋斗、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奋斗,形成“权为民所用”的自觉、释放“情为民所系”的善意、加快“利为民所谋”的步履,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跑好“十四五”新征程,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吴春华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