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除冬季取暖安全隐患
时下,农村已进入冬季取暖期,安全取暖必须高度重视。近年来,农村许多地方推广了“媒改电”(气代煤)工程,改变了过去那种“家家烧煤、户户冒烟、污染空气、危害健康”的状况,而且农户使用方便,又有低碳、环保、清洁、节能等优点,
事实上,在推广“媒改电”(气代煤)工程中,有许多村庄街道小巷宽窄不一、弯弯曲曲,房屋坐落也不整齐,给铺设地下管道和架设空中管道带来一定难度。尽管施工格外谨慎,但不免存有安全隐患,个别地方往年还出现过管道漏气、起火、爆炸等事故。为确保农民冬季取暖安全,热力、电力、安监、环保、应急等部门,要搞好排查和监控,发现有安装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立即采取补救修缮措施,确保供暖设施正常运行。同时要加强舆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自觉维护供暖设施安全意识,掌握使用知识和技术,做到安全取暖、节约能源、防止事故。
(二)保护好农村文化墙
搞好农村文化墙和文化一条街建设,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也起到了寓教于乐、教育和引导人们崇尚美德、弘扬文明、留住乡愁、激励后人的积极作用。
农村文化墙和文化一条街从设计、施工、粉刷到图案上墙,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我们发现农村文化墙,有乱涂乱画的现象。据村民反映都是一些淘气的孩子干的;还有的图案由于风吹日晒加雨淋,致使部分墙皮脱落和出现破损。对此,笔者建议:一是要建管并重,强化监管。对乱涂乱画和破损的要及时修缮、保持完好;二是要教育村民尤其是孩子都要自觉保护农村文化建设成果,把保护文化墙纳入村规民约范畴,形成人人遵守、个个有责、共同呵护的约束机制。对人为破坏行为要给予严厉惩罚。三是对文化墙的文字和图案要坚持与时俱进,不适宜的要及时更换,充分现新时代特色。
(三)农村“隐形赌博”要严查
笔者在农村调研时听到农民反映,秋去冬来,有“猫冬”习惯的北方农村聚众赌博现象有所抬头。为了逃避“抓赌”,有的把赌场转入“地下室”;有的避开村庄去田间大棚设赌场;还有的在常年无人居住的“闲置空房”设赌场,被称为“隐形赌博”。
殊不知,农村赌博风刹不住,会直接影响乡风文明、社会稳定和农村综合治理。因此,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远离赌博;要进行精准排查和依法严打,让“隐形赌博”销声匿迹、无处遁形;要强化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建立群众举报有奖机制,对屡教不改的赌徒要严惩不贷。
(四) 应设立“旧衣回收箱”
随着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城市居民小区和农村乡镇街道都统一购置了垃圾箱,而且按距离摆设的整整齐齐。但笔者发现,经常有人往垃圾箱里投放一些破旧坏损的衣服、鞋袜、被褥、床垫、炕垫等用品。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段,还把从异地远途归来者的内衣和外衣等所有穿戴用品,不管价格是否昂贵,新旧程度如何,一律销毁或放进垃圾箱“一扔了之”,给垃圾分类带来了很大麻烦。对此,居民们呼吁,社区和物业管理部门,应该在城市小区和乡村街道,设立固定“旧衣回收箱”或“回收点”,统一组织回收处置,并加强监督管理。对有些完好的穿戴用品,可以经过清洁加工处理继续穿用,也是“变废为宝”对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再利用,以实际行动弘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美德。
(五) 盘活农村“闲置空房”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许多农村出现了“人走房空”或“建新不拆旧”的现象,许多闲置的老房子破烂不堪、杂草丛生,遇到阴雨天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影响了农村景观布局和美丽乡村建设。
农村“闲置空房”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一是有的农户常年在外地打工不回来;还有的全家搬到县城或城市去居住;二是一些农户申请宅基地建新房而不拆旧房。三是原先在农村盖房是为了娶媳妇。如今农村年轻人结婚大都是去县城或市里购买楼房。由于农村新房和老房混杂在一起,加之起初没有实行统一规划,导致街道和巷道宽窄不一,甚至弯弯曲曲,实在有碍观瞻。再加上壕边的空地、废坑塘、废宅基地、荒片等,成了村内“脏乱差”集中的地方。
对此,笔者建议:一是在搞好调查摸底、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土地法和财产继承法的有关规定,认真搞好资产评估,然后实施有序拆除,并给予合理补偿;三是可成立农宅合作社,以拆除废旧房入股的形式,参与发展农业产业、国土绿化等用来分红。这样,旧房户既可得到一笔收入,又减少了土地资源浪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许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