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莫让“造痕迹”代替“干实事”

2020-10-31 13:02:42 | 来源: 中廉在线

基层是党的方针政策最终的落脚点,是党的执政根基、力量之源,是接触群众最直接、联系群众最紧密的重要阵地。基层干部扎根基层,与忙碌相伴、和加班为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但也有很多基层干部感慨自己一天到晚补材料、“造痕迹”,从“为人民服务”沦为“为材料工作”,此举严重背离了痕迹管理的初衷,让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工作有记录、留痕迹,不仅能够有效的反映基层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而且可以总结做法和经验继而推动工作。但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工作,过分在“留痕”上做文章,弄虚作假,搞花拳绣腿,这种不符合工作实际、脱离人民群众的形式主义妨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的甚至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也不利于基层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历练成长,这种“造痕迹”代替“干实事”的行径只会本末倒置,对党和人民、对基层干部本人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反思基层工作的“痕迹主义”现象,一方面是基层干部对工作的懒政怠政、不作为,不追求工作实绩而是做表面文章,不认真履行职责,办事不精益求精,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说到底是基层干部的政绩观出了问题;另一方面是上级部门在工作考核或是上级领导在检查工作、调研中只看材料不重实绩,频繁的检查成了基层最大的负担,导致基层干部在补材料、造痕迹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通过“造痕迹”代替“干实事”,以致忙而无功。

“痕迹”不是政绩,基层干部要求真务实,弘扬实干精神,讲究实际效果,始终保持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作为基层干部的上级部门和领导,应当更多地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健康,真实了解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让“痕迹管理”回归到工作实际,把基层干部从过多过滥的材料考核检查中解放出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合力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作用,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抓工作落实上。(刘海玉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委组织部秘书)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毕业论文网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