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2020-10-29 16:50:38 | 来源: 中廉在线

世界粮食日于每年的10月16日,在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粮食危机。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2020年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立春过后,春耕即将开始。春耕时节是忙碌也是播种希望,在田间会看到辛勤的农民们忙碌的身影,犁、镰刀、锄头、微耕机等工具都是农民的好帮手。到秋收时节仍然是忙碌的劳累,但向田间一眼望去,一片片金黄的麦浪,却更是丰收带来的喜悦。庄稼人就是日复一日,春耕播种希望,用汗水浸溶希望,等待劳作回报的希望。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春耕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农民们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只希望疫情取得胜利,生产取得大丰收。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现如今虽然没有荒废不种的田,但仍有人处于饥饿。根据农组织《2019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统计,全球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为每年13亿吨。联合国统计显示,全球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今年因新冠肺炎、洪涝灾害,粮食大量减产,更需要重视粮食珍贵,杜绝浪费行为。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一生都在研究粮食,知道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曾在采访中说过:“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是粮食的重要性。上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们在田间里戴着草帽给禾苗松土、除草。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融进水里,只为了秋天能收获饱满颗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便是农民的生活。风吹雨打,都阻碍不了辛勤的劳动人民。常听老人们谈论大饥荒时期没粮食吃,吃树叶、吃野菜来充饥的故事。而对90后来说都觉得不可思议,对00后和10后孩子而言更不理解饥饿的感觉,出生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不知道粮食是如何来的,导致小孩浪费粮食成普遍现象。对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的重要性只有受过饥荒时期的老人们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习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然而,在某些高校食堂浪费粮食现象情况严重,食堂摆放的泔水桶每天都是剩菜剩饭装满,一桶接着一桶。倒下的是剩饭剩菜,流走的是血汗。聚餐请客中,认为菜多就显示自己阔气和大方,因吃不完的菜嫌弃打包麻烦、碍于面子不愿意打包。同样,在办宴请的浪费粮食现象也极其严重,大办多买才觉得有面子,主人满足了虚荣心,造成粮食过量铺张浪费才是有面子。甚至还存在少数公职人员,公款吃喝,不用掏自己腰包,浪费起来不心疼。弘扬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反对铺张浪费不良风气。

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导致生产受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从水稻到大米,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艰难。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里才不慌。(贵州省黎平县高屯街道办事处 吴世丽)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