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和持续讨论,提倡节约之风日益浓厚。虽然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但居安当思危,我国粮票制度仅仅终止30年,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历历在目。珍惜粮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人人尽责,才能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悯农》。诗中生动描述了农民种植粮食的艰辛,一颗小小的粮食,要历经数道过程才能食用。以水稻为例,须经过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收成、干燥、筛选等等过程。既然种粮如此繁琐艰辛,我们更应爱惜每一粒粮食,禁止浪费,提倡节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毛主席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毛主席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要学习伟人的优良美德,继承勤俭的传统,为建设祖国做出贡献。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北宋时的司马光虽高居宰相,仍以节俭为本,他认为穿衣能够御寒,吃饭能够吃饱就足够了,还教导儿子“俭朴为荣,奢侈为耻。”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奢靡岂不可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日益丰富,百姓吃穿不愁。餐饮浪费之风有抬头之象,酒席攀比浪费,直播平台的“吃播”,都起了不好的误导作用。全社会应加大勤俭节约的宣传力度,引导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爱粮节粮须知人人有责。食用米饭时,当知种田的艰辛。聚会宴请时,当知粮食的珍贵。爱惜粮食,从我做起。爱惜粮食,此刻做起。(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党群工作者 曹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