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做出了重要指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直击当下逐渐抬头的餐饮浪费问题。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一年浪费掉的粮食足够做三个国家一年的口粮,其浪费数目之大、程度之严重,可以说是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深刻反映出了“中国式浪费”的可怕以及抓勤俭节约、珍惜粮食工作的紧迫性!
用“心”表达对粮食的珍惜。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十分注重人情、面子的国度,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讲究。因此在答谢他人、庆祝喜事的时候,往往十分注重排场和规模。他们认为,只有规模到了,排场足了,才能真正的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诚意。“饭菜总要剩一点”,似乎这样才能显示自己让对方“吃饱喝足”,否则就是“不到位”。这样的现象是“国情”,是“古往今来概莫能外”。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一者,中华民族自古有勤俭之风。我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节俭的民族。我们是千年的礼仪之邦,而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礼仪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古诗有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古语更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记载。其中无不透露出了我炎黄子孙血脉中的勤俭节约之基因。再者,我们党历来重视勤俭节约。在勤俭节约方面,我党历来高度重视。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就十分注意节俭。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硬板床铺。穿的是粗布衣服,连一件睡衣都补了70多次,穿了20余年。在经济困难的那段时间里,毛主席主动降薪,降生活标准,不吃鱼肉和水果。我们应当用心表达对粮食的珍惜,自觉践行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勤俭美德。
用“行”表达对粮食的敬畏。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即是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应当用“行”来表达对粮食的敬畏。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充分认识狠刹浪费之风的紧迫性、重要性。我国是一个泱泱大国,粮食问题一直都是中央最重视的问题之一。尽管从本世纪初起的这些年来,我国的粮食产量一直屡创新高,粮食安全不断得到了更好保障,但是,我们仍然要紧绷勤俭节约的思想这根弦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端正党风政风,才能树立起人们正确的消费观念,才能更好的促进全社会高效发展。二是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例行节约,反对浪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铺张浪费不仅脱离了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且更是背离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来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开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小养成良好的勤俭习惯,作父母的也要把勤俭的理念、行为传递给孩子,让厉行节约变成全民族自觉的行动,让勤俭节约的精神做到薪火相传!
把勤俭节约的精神发扬光大。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中华民族健步在民族复兴大道上的今天,我们再提“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就是要进一步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提升我们的发展成效。让我们争做一名以节约为荣的时尚人,把勤俭节约的“传家宝”发扬光大。(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焦岚村党群工作者 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