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餐饮浪费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其实跟每个人息息相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国粮食供应充足、能源保障有力。虽然粮食年年丰收,但没有一粒粮食是多余的,要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做到“有荒节约度荒,无荒节约备荒”。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每个人都应当珍惜。但中国人“爱面子”“摆阔气”的待客之道往往导致严重的餐饮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爱面子”心态常常使人把餐饮作为炫富的工具,当作表情达意的载体,促使客人们在“有来无往非礼也”中被潜移默化效仿,一桌桌“盛宴”,一番番上阵,餐饮浪费着实让人痛心。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今年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节约粮食不仅是风尚和美德的问题,更关乎人民生活幸福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1800吨,相当于3000-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人均食物浪费量达每人每餐93克,作为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这种浪费实在令人触目惊心!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自古以来,敬天惜粮、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餐桌虽小,却折射出人的素质,见证社会文明程度,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仅是一种约束、一种修养的体现,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摈弃“爱面子”心态,培养节约好习惯,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崇尚勤俭节约新风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形成勤俭的生活观、合理的消费观、健康的饮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所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潭城街道景龙社区 江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