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时代发展的共同选择。然而在厉行节俭蔚然成风的同时,“挥霍浪费”“透支消费”的怪圈依然存在。党员干部要做好勤俭节约“加减发”,在勤俭节约上做“加法”,在奢侈浪费上做“减法”,率先垂范,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带头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
勤“加”勤“减”,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情怀。“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七十年的峥嵘岁月,四十年的风雨同舟,中国才得以“繁荣昌盛”。日益富足的物质生活在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让不少群众出现大肆浪费的现象。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可见我国公民素质有待提升、习惯观念亟待转变。党员干部更应该带头节约资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情怀,感恩农民,敬畏自然。
勤“加”勤“减”,常有“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行为。“俭约,所以彰其美也。”“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勤俭节约是我党弥足珍贵的“传家宝”,是个人涵养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强有力“武器”。“习惯之初如蛛丝,习惯之成如绳索”。在“绿色生活”的蓝图里,在“光盘行动”的号召下,党员干部要以传统美德约束自己,把勤俭节约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为习惯养成,自觉崇俭戒奢、艰苦奋斗,按需消费,拒接攀比,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营造勤俭节约新风尚。
勤“加”勤“减”,营造“从我做起、人人参与”的风气。“浪费之风务必狠刹”。习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中,透露出斩钉截铁的决心。“国家欲安黎庶,莫先于厚风俗;厚风俗,莫先于崇节俭”。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做“必剩客”,争做“光盘侠”,当好“N-1”点餐、“半份菜”等新“食”尚的引领者,号召身边亲友、周围同事“少买”“勤买”,带头使用“公勺公筷”,抵制“豪门宴请”。同时,要从监督细致入手,重拳出击,彻底打压“躲着吃”“躲着喝”的歪风邪气。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曝光“不文明用餐”行为,积极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勤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盛,节俭决定了一个国家的长久。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做好勤俭节约“加减法”,练就久久为功的“本领”,推动勤俭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人民政府 余欢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