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跨越古今的“约”会

2020-08-27 08:54:49 | 来源: 中廉在线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古人一双“慧眼”看出的哲理留下千古名句,警戒我们勤俭节约看着事小,其实与国家命运、个人成败有很大的关联。勤俭节约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的优良作风,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带领全党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也曾提出一系列勤俭建国和勤俭节约的思想,这些思想也始终激励着后辈共产党人保持初心、廉政为民,把节省出来的每一分钱用到实处,真正为民办实事。

赴“前浪”之“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几千年来祖祖辈辈言传身教至今的真理总结。往小了说,《朱子家训》中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与个人、家庭密不可分;往大了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它又可以关系到一个民族、国家的发展。古话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由盛转衰,几乎都是从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开始的。因为铺张奢靡导致国破家亡的教训无数:商纣王到后期穷奢极欲、醉生梦死,毫无节制的挥霍行为最终导致他成为商朝的“终结者”;宋徽宗赵佶本是才华横溢之人,奈何他执政期间重用奸臣、极度铺张浪费,“靖康之耻”让他葬送了宋朝的大好江山,成为亡国之君。众多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对小家层面来说要勤俭持家、教育后代实行“光盘行动”,不浪费粮食;对国家层面来说要保持艰苦奋斗、廉政为民的优良作风,方能让小家幸福安康、大国繁荣昌盛。

拒“现潮”之“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向前推进和发展的今天,随着国家科技创新、人民生活质量提高,腰包鼓起来了,环境也相对稳定,享乐思想已然在众多有条件的人,包括共产党人的心里滋生。这些人把勤俭节约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予以否定,别人有的你不买就是“土老帽”,也不管自己用不用得上,非要做一回“弄潮儿”,在我看来,这是内心浮躁和“无厘头”式的盲目跟风行为,极其可笑。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国家已经足够发达,人民真正过上富足的生活,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也不能丢,在富裕的年代,仍然要继承老共产党人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并将其作为培养新时代新青年的美好品德之一。总结历史,我们懂得了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不仅只是浪费了钱财,更重要的是消蚀奋斗精神,败坏社会风气,腐化干部队伍的初心,最终会导致人亡政息。“俭,德之共也”,我们只有俭以养德、修身养性,拒绝家庭事务过度操办的“大排场”、拒绝各类接待要面子的“高消费”、拒绝诱人的“大礼包”,心中始终有一杆勤俭节约之秤,方可做到不迷失方向。

赶“后勤”之“潮”。勤俭节约,是衡量个人涵养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简约生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潮流,他们奉行一切从简,大小事务简单操办,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买贵的,只买对的”也成为新的消费观念,他们不盲目跟风而选择了“从心”;节约能源、垃圾分类等也成为一种“新时尚”,他们要求自己从保护地球家园的大局出发,节约水电资源、节约粮食、使用清洁燃料。但是,很多现象虽然已有较大改观,一些地方的“消费主义”仍然盛行,有人陷入“挥霍浪费”“透支消费”的怪圈,这显然与我们所盛行和推崇的社会风尚大相径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任由铺张浪费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成为在全社会蔓延的不良之风,就有可能积习难改、积重难返,也会让我们赶不上“后勤”之“潮”。

现代社会与历史的这场“约”会还在继续,并且永不停止。在全社会大兴勤俭节约之风的当下,我们要重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深刻意义,让更多人自省自励、引为镜鉴;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付诸实践、见诸行动,更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克勤克俭”“戒奢以俭”的价值理念真正深入人心。(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城街道西兴社区居民委员会 钟淑英)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