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这一重要指示发人深省、饱含启示。
把好教育关,树立勤俭节约意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之艰。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脉中,节约既是个人修身养性所必须,同时也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现象时有发生,餐饮浪费不是小事,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社会道德风尚,事关良好作风养成。一个人浪费一点粮食不显眼,全社会加起来就是一个天大的数字。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再大的家底也抵不过浪费的侵蚀。节约粮食永不过时,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党员干部群众感受勤俭节约思想的熏陶,促使党员干部自觉形成勤俭节约的意识和理念。
强化宣传关,营造勤俭节约氛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我们历来以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今天,不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和精神都不能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需要我们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广播、电视、LED、横幅等新媒体方式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主动唤起群众内心勤俭节约的意识,重温当年艰难困苦的岁月,忆苦思甜,同时提高群众对文明用餐、节约用餐的知晓率、参与率,筑牢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防线,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做好自我关,养成勤俭节约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行节约,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一要量力而行,做到光盘行动。外出就餐时,适量取餐,吃多少点多少,不够再点,不要只好面子,不顾里子,尽量避免剩餐。出现剩餐,采取打包带走,减少餐桌浪费、食物浪费。二要节约粮食,物尽其用。平时去超市买菜和粮食的时候要适量采购,根据实际情况,按人按需定量采购,避免大量购入后的存储不当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及时补充新鲜的食材。三要因人定量,避免浪费。在家煮饭时,可以根据用餐人数和用餐量适当减少总量,比如可以采用特色拼盘、菜量减半、种类丰富的方式,在节约的前提下,满足家人或者客人品种多样化的需求。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战胜艰难困苦的法宝,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传承勤俭节约美德,坚决例行节约、反对浪费,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习惯和修养。(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官庄畲族乡人民政府 蓝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