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勤俭节约,杜绝浪费,不仅仅是风尚和美德的问题,更是我们责无旁贷。
以“德”为本,涵养中国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小到家庭,中到单位,大到国家,经济方面无论是处于困难时期,还是在富裕无忧的条件下,广大党员群众都要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破除“讲排场、要面子”等不良之风,要从思想上崇尚俭朴,反对浪费,树立节约用餐,适量点菜、杜绝浪费的理念。
用“心”投入,“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古语有云,“积少成多,滴水石穿”。一件小事如果加上全中国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浪费一点资源,加起来就非同寻常,如果每人节约一点资源,加起来就是一笔巨大财富。一些人为了“撑面子”,虚荣心作崇,从众心理,盲目趋大流、盲目攀比让“盛宴”成了“剩宴”。如何才能避免让“盛宴”成“剩宴”,党员干部群众应用“心”投入,戒掉虚荣心,重拾羞耻心,增强责任心,让“面子消费”告别“剩宴”,让“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倡导低碳环保、绿色生活,形成节约粮食的社会新风尚。
用“行”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要注重消费理性,讲求效益消费,倡导适度消费,从小处着手,从一粒米、一滴水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粮做起,从“小饭桌”到“大餐桌”带动“大文明”。党员干部更应该率先垂范,把节约节俭理念融入生活中,将厉行节约落实到行动,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长流水”,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等行为,让勤俭节约、珍惜粮食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习惯和修养。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用“一德一心一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需要我们大家一条心,用“心”投入、用“行”践行,把勤俭节约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才会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东城街道北龙社区 连捷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