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治国理政。2020年5月,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编著的《读懂中国共产党的思维方式》,已由中央组织部党建读物出版社发行。该书深刻阐释了六种思维方式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并佐以丰富的党史故事和十八大以来的重大实践例证,文字表述兼具学理性与生动性,从全新的视野维度,通过史论结合、事理相印的形式解读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维方式。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不会有一劳永逸的进步。唯志远者成,唯长久者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该书采取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的形式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论述,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
志不强者智不达,行不怠者事方成。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发展历程,如果没有从长谋划、计天下利的抱负,没有定力如磐、不惧艰险的意志,没有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执着,难以铸就丰功伟业。
“不计当时誉、追寻千秋功”,是广大党员干部应有的价值追求和奋斗姿态。实践证明: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坚忍不拔的精神,历久弥新,已经成为融入共产党人血脉之中的坚定信念和人生追求。然而,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汲汲于眼前利益,喜欢走捷径,幻想一步登天。究其原因,要么是志向不坚定,没有长远规划,这山望着那山高;要么是政绩观扭曲,经不住名利诱惑,经不起长时间的困苦和实践考验。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量变,就没有水滴石穿的质变。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正是由于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们树立了善于运用党史、国史的典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行进在新的长征路上,广大党员干部使命在肩、任务繁重,当以远大志向确立人生航向、校准政绩观念,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要在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上,勇担当、勤磨砺,善作为、不止步,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中共通化县委组织部 徐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