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自古以来,“舌尖上的浪费”被世人所厌憎。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吃饭”这件事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党员干部当认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吾日三省吾身,当好“三员”,一起向餐饮浪费说不。
忆苦思甜,做时代发展的“见证员”。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农业科技不断革新,改革开放带来的硕果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百姓的一日三餐早已不同以往。以前,为一家老小的温饱。农民要早出晚归、脸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干上一天活赚取工分,再到公社换取粮票才能买到粮食;现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愈加强烈,《舌尖上的中国》映入大屏幕;美食博主李子柒的美食制作视频更是风靡网络。显然,人们平日吃饭已从“吃得饱”转变成“吃得好”。而这些,都是革命先驱们在用劳动、用奋斗谱写时代之歌,鸣唱中国强音。
居安思危,做杜绝浪费的“宣传员”。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国是人口大国,一口剩饭、一盘剩菜如果乘以14亿的后果将是触目惊心的。现如今,粮食浪费现象在我国屡见不鲜,央视报道,我国每年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对此,广大党员干部应以身作则、从俭戒奢,在家涵养出“浪费可耻”的生活作风和优良家风;在外坚决对“剩宴”说不,紧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潮流。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9000多万党员当树立起“勤俭节约”的旗帜,大力弘扬社会节约风尚。
改俗迁风,做厉行节约的“先锋员”。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追根寻源,粮食浪费的现象之所以层出不穷。一方面,由于一些餐饮企业为促进消费,提供一系列看似“省钱”的折扣优惠,让顾客觉得“多点多省、不点亏本”,导致“剩宴”现象不断;另一方面,中国人“好面子”,凡是请客吃饭,不摆满一桌子菜就是“寒酸苦相”;为了“有面子、讲排场”往往出手大方、一掷千金。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党员干部当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抵制铺张浪费行为,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带头过“紧日子”。养成“吃不了兜着走”的“打包”习惯,夯实勤俭节约、防止浪费的思想之基。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古语亦云“仓廪实则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安国为民的“定海神针”。党员干部当发挥自身力量,倡导宴请新风尚,提升农业发展力;各地区当坚决保护耕地,积极借鉴学习“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成功经验,种好“中国粮食”,端好“中国饭碗”。(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羊牯乡人民政府 阙新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