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为移风易俗开方

2020-08-25 13:55:31 | 来源: 中廉在线

每逢婚丧嫁娶日子,免不了世俗的吃喝玩“乐”。让有钱的“赚”了一把面子,没钱的打肿脸充了一回胖子。而这些皆为社会负能量,也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态。

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婚丧移风易俗。这是民之所向,大多数百姓皆向往却不敢带头实行,放不下世俗的眼光,盲从旧习俗“乐在其中”却深受其苦。改革之路,阻力重重,或可开良方一剂。

1、关于结婚:

人生最有意义的转折点之一,与恩爱之人一起喜结连理、共同创造新生活,是件值得开心和庆祝的事。每个人结婚时,都希望有亲朋好友一起见证。顺便提供机会给双方家族成员一起交流认识,以及朋友之间的一场特殊聚会。意义非凡而盛情无比,吃不完的菜、喝不完的酒,感觉满满的热情,却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国家每年进口非常多的粮食,增加了国民负担。

对应良方一剂: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大多数人不缺吃穿,即便缺,也不差那一顿。因此政府提倡节俭的同时,应鼓励各村成立一个公益基金并培养结婚流程的理事人员,发展有意义的婚俗文化。

该基金的明确定位,优先倡议助学教育和公益事业。专项教育基金,考虑服务于村,与邻为善,和睦共处,共同发展,提升文化建设。公益事业建设基金,用于公共基础和卫生建设等,由村发起,通过发起项目,集体表决通过,共同监督工程质量和财务透明的方式落实。可以在婚礼前夕,新人向村领导报备,由村领导主动介入商议酒席套餐(限额限量)、喜出基金的心意等事宜。婚礼当天,由村里培养的专业理事发表祝贺台词、宣告并感恩新人的喜出基金、公示过往基金的所带来的正能量发展等流程。不但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升新人家庭的荣誉感和村集体的幸福感,还可以给新人的婚礼增添足够的喜庆和面子,促成婚礼文化建设。

2、关于治丧。

生老病死苦,每个人都无法逃离的过程。尊老敬老,老有所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今,且不管对老年人有没有厚养,死后大都盛行厚葬,这个旧习俗不利于逝者家庭财务损耗,也不利于生态文明发展。也非逝者家人所主观意愿,主要是随大流,争面子,怕成为有些无聊村民的饭后谈资。

对应良方一剂:

培养专业理事人才,善于表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薄葬惠村的新规划引入农村。通过宣传生前厚养,死后薄葬的思想,将过去的厚葬旧习俗过度成一个科学、文明、生态环保、成人达己的新主流来。

说服将逝者家属原本用于厚葬的费用,尽自己能力贡献部分出来,用于成立村级医疗救助基金和家庭教育文化建设及宣传基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去落实资金用途及规划。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家属节省支出,又能为村里提供村财收入供大家互助发展。专业的理事人才,通过资金的规划效用说明去美化这样的薄葬行为,再通过村公告栏的公告宣传正能量,可为逝者家属争取足够的面子。

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养老敬老。这涉及到家庭教育能否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经典的优秀文化。每个家庭对呱呱坠地的新生儿都极为宠爱,这无可厚非,热爱新生命是每个人的本能,而育儿和养老,息息相关。你溺爱你的孩子,抢着帮孩子劳动,让他养尊处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也就意味着你剥夺了他的动手能力、限制了他对新事物的感知力及创造力。在未来的成长岁月里,他各方面容易落后于同龄人,容易引发自卑、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健康因素,难以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与人相处方面,如果家长不问青红皂白,仗着你的威严去征服别人的孩子,养成你的孩子蛮横无礼,目中无人,也就断绝了他日后充分利用人脉资源的机遇。等你老的时候,那个曾经被你惯坏了的孩子,在思想、行动和财力方面都无法满足他养老的条件,又谈何尊老敬老、善待厚养老人呢?至此,又缘何抱怨孩子不孝呢?

婚丧治理,重在转移矛盾,通过村领导来制造和宣传正能量。不知道诸位意下如何呢?(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南村 江溜辉)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