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要“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涵和应有之义。然而,在这场整治“革命”中,总还有些硬骨头、绊脚石亟待清理。以三chang策略,割开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助推乡村振兴“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意识一“倡”村约民约。现如今,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村道整洁,绿树阴阴,特别是在一场春雨过后,空气都显得更加清透沁人。然而,依然存在部分村民思想意识不高,“搭便车”的现象。他们一边享受着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一边却抗拒为环境改善付出努力。将私人卫生区域划入公共卫生区域,过分依赖卫生保洁员,更加肆无忌惮地乱丢垃圾,造成污染。俗语有云:“各人自扫门前雪”提升村民的公共意识和环保意识,制定村规民约,约束村民不文明行为。当然思想意识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宣传、教育应当形成常态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村民公共意识地提高。引导村民认识到“家”不仅仅是一屋一舍一家人,家这个词,应该有更加广泛的意义。“家”是温馨的小家,也是“家园”,是每个人赖以生存,连带呼吸的家园,是需要大家一起用心呵护的家园,在享受美丽家园带来的溢出效益的同时主动承担保护家园的职责。
加强监管二“畅”制度落实。每到秋收时节在农村地区燃烧垃圾、秸秆、稻草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占用道路晾晒谷物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集市过后由于产生大量垃圾,保洁员为图方便,随意在大街上燃烧垃圾,不仅影响周边空气质量,还造成交通安全隐患。这些普遍存在现象足以说明制度流于形式有而不活,主体责任缺乏落实,监管部门缺乏监管。强化责任机制,细化责任,责任到个人。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保洁员都要签署责任状,不作为的责任者需追责,实行跟踪问效机制。避免有查有做,不查不做,做而不细,得过且过的现象,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制度落实。畅通群众举报渠道,设立举报信箱和举报热线,对于出现燃烧垃圾、燃烧秸秆、稻草等现象应号召群众积极举报,让相关部门及时制止。
发展旅游三“唱”幸福生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基础,农村环境好了便可利用农村天然优势,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农业。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绘制好“乡村旅游图”,发展乡村旅游业,让村民通过旅游发家致富。应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兴建旅游公厕、种植梅花、向日葵等观赏性植物,以环境美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从“颜值”到“气质”转化。村民通过旅游业实现的增收,坐在家门口便可养家糊口,真正的唱响“幸福曲”。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开启农村“新美颜”,让农村成为既有“颜值”又具“气质”的新农村,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项利芳 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