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弃浪费陋习 倡节约美德

2020-08-19 11:01:12 | 来源: 中廉在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这一表述不仅是总书记对当下餐饮浪费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需要14亿华人值得深思的问题。面对大肆铺张浪费的餐饮习惯,我们需要向历史回头看,重新审视浪费行为,改变消费观念,坚持勤俭节约的美德。

忆过去之艰辛。“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肖华将军的《过雪山草地》一诗真实的反映了当年红军长征途中饥寒交迫、艰难困苦的处境,而我们拥有的美好生活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想想现在的浪费行为是该感到羞愧的,听长辈们聊起过去的故事,总会唏嘘不已,好多人因为吃不饱饭,甚至没有食物充饥或病或死,相比现在的社会,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讲究吃得好,却不懂珍惜。记得小学课文《金色的鱼钩》中炊事班长为照顾两位同志,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看到水塘边可以捕鱼,便把缝衣针制成鱼钩,好不容易钓到鱼,做了鱼汤自己也是舍不得喝。我想这个故事放到小学课本中在表达革命精神的同时,也是希望孩子们懂得食物的珍贵吧。

思过程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是每一个孩子都熟悉的启蒙诗,但这首《悯农》又有多少人真切的感受并付之行动,国人都很看重面子,在各种宴请、酒席上以浪费的形式表现了个人的爱慕虚荣、盲目攀比的心理,且很少有人“打包”,认为“打包”是吝啬、小气的代名词,会被别人看不起。然而,我们忘记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忘记了粮食从播种到丰收的不容易,从整地、播种、施肥、除草到收获整个过程花费了农民多少的心血,直到丰收季节,每一粒粮食都显得那么珍贵,为什么到了餐桌上就可以肆意浪费,这不仅表现了个人修养的欠缺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改浪费之陋习。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倡导节约一直是需要且必要的事情,中华民族素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更要杜绝浪费,从自身做起,摒弃浪费陋习,拒绝“面子”文化,提倡打包行为,并积极引导身边的人吃多少点多少,不做“剩饭客”,提高节俭意识,倡导节约美德,这也是新时期对公民素养的要求,是对前辈们艰苦朴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青海省海北州委组织部 王国英)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