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深刻地启迪着我们要在生活中保持勤俭节约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各种各样的铺张浪费也随之而来:好大喜功、挥霍无度、竟奢斗富.....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形成了不好的社会风气,影响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在全国大力推行勤俭节约,刻不容缓,让节约之风吹遍中华大地。
以加强思想教育为节约之风装上“引擎”。社会铺张浪费的产生,关键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得到转变,认为浪费点粮食不算什么,长此以往,上行下效,从而养成了铺张浪费的习惯,要想真正在社会上树立勤俭节约之风,使社会成员能够真正践行节约的精神,需要从思想入手,转变观念。一方面从各级学校入手,让学校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们传输浪费可耻,要厉行节约的思想,从而使他们从小养成节约的习惯,为全社会培养一批厉行节约的践行者;另一方面要强化公众的勤俭节约意识,广泛利用当前的各种主流媒体及网络平台,向公众宣传日常生活中勤俭节约小技巧,并对有铺张浪费的行为进行曝光并予以谴责,形成全社会参与,人人都担当践行者和监督者的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
以完善政策制度为节约之风“保驾护航”。正所谓“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厉行勤俭节约的国家才会繁荣昌盛。尽管自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以后,我国“三公”消费有所减少,但当前仍然有很多党政机关的食堂以及在各种接待上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这不仅是对我们国家资源的一种损害,也极大的影响了我们政府的公信力,破坏国家形象,因此政府应当加快政策的完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政策,从各个方面减少资源浪费,要将政策作为党政机关做好节约工作、防止浪费行为的总依据和总遵循。通过建章立制,让大家有据可依,有法可循,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并加强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并形成严格的监管和惩戒机制,让制度之剑悬挂在人们心中,形成强大的威慑作用。
以践行和发扬让节约之风吹进“千万家”。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植根于中华人民骨髓之中,在提高民众节约意识和给与有效的制度保障的前提下,我们人人都要做勤俭节约美德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一粒米、一张纸......做起,我相信只要全中国14亿人都践行勤俭节约美德,涓涓细流也能汇聚成滔天大浪,中华民族前行的巨轮也能乘着这巨浪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行稳致远。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习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中,透露出斩钉截铁的决心。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着,这时候我们更应该注重细节之处,只有从细小之处做起,完善思想教育、完备制度保障、努力践行和发现勤俭节约,才能扫除节约型建设的障碍,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委组织部 李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