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完善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是新时代下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近日,全省十三届八次全会强调,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地方层面的实践和体现,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揽地方治理。近年来,我们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巩固党在基层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突出街道社区党组织“一核”作用,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着力点,全面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融合式大党建工作格局,不断提升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进程中蓄力发劲。
织密组织体系是推动基层治理进程的保障之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顶层设计再完美,要发挥出潜在优势,关键还在基层党组织如何落实。创新基层治理体制,就是要把基层治理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协调各方的作用,更好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和水平。今年以来,我们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中央决策部署在街道、社区全面落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新时代大党建工作机制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突出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按照“1+4+X”模式统筹设置街道机构,落实街道“五项权力”,建立健全社区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职责准入制度,清理规范社区机构、挂牌、台帐和考核评比,赋予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单位相关和公共服务单位工作评价权和年检年审的建议权等。推进“党建网”和“治理网”双网融合,形成社区群众诉求、问题隐患等事项发现、受理、分流、办理、反馈等工作的“闭环”体系。
建强党员队伍是奠定基层治理基石的履职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专业化培养是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渠道,提升专业素质是党员干部提高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党员在网格化管理中的先锋引领作用。依托“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原则,将区域内党员全部充实到网格作为服务管理人员,为二、三级网格配备由乡镇(街道)党员干部为主的网格指导员,指导日常工作。充分调动网格内所有两代表一委员、青年志愿者、退休老干部和热心群众的积极性,充实网格工作人员,网格员队伍由乡镇(街道)党(工)委统一备案管理。为网格工作人员设置“民情收集员、环境管理员、文化宣传员、网格医护员、计生管理员、法律咨询员、网格警员、网格消防员、宗教事务管理员”等岗位,因人定岗、因事择人,全面推行以往在职党员进社区、乡镇干部集中下村日等好的做法,充分发挥辖区内党员干部、教师、法律专家、文体爱好者等各类人员特长,为服务群众、规范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力量。
服务人民群众是催生基层治理硕果的为政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新形势下,要实现基层治理花繁果硕的目标,就要做到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找准与人民的“共同话”、听懂群众的“心里话”,时时关注民心所想、民之所向、民意所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作用,连通倾听群众心声的“听诊器”,对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对症下药”。近年来,我们持续完善基层党建治理体系,打造多元共治模式,建立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开展小区自治、业主自治、楼院自治,完善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领导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引领各类社会组织专业规范运作、依法依规办事。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明确辖区内各类企业、社会组织、群众组织在开展重大活动前报告社区党组织,加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点建设,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队。同时,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在全州建立中心、站、点三级党群服务体系。搭建智慧党建信息平台,畅通基层党建条块接口,探索网上党员活动室、网上e支部、网上组织生活等开放式教育管理。开展关爱特殊家庭、关爱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等活动,将服务对象延伸至全体居民。建立以居民群众满意度为主的服务评价制度,真正让基层治理在海西广袤大地后置沃土、温暖民心。(海西州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