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总书记的话语,表明了我们党坚决扼制浪费风气的态度。这不禁让我想到上世纪的一部老电影——《来的都是客》。片中,赵本山饰演的肖望发是乡政府的一名食堂管理员,负责上级领导的用餐接待,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情节着实讽刺了一把腐败的酒席文化,发人深省。在响应总书记指示的同时,不妨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重新品味这部电影。
勤俭节约永远不过时。老领导要吃四菜一汤,老肖就把四个菜放在一个盘子里,实际上是十六个菜,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近年来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厉行节俭、杜绝铺张浪费,但是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一些地区却没有回声。个别基层干部奉行“接待文化”,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大吃大喝,吃的没有剩的多。俗话说,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传统美德,在创业初期,我们党底子薄,老一辈革命家正是秉承艰苦朴素的精神,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为我们创造了今天富足的生活。虽然我们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家底厚了、腰板硬了,但是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廉洁从政。历史上无数封建王朝的覆灭,都源自领导人骄奢淫逸、懒政暴政、脱离群众,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铺张浪费,群众就要吃糠咽菜,以毛主席为核心的老一辈革命家早就指出,浪费就是犯罪!勤俭持家永不过时,在提倡全民节约的今天,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一级做给一级看,上下效仿,把党中央的好思想辐射到基层党员干部中,使其将心思放到实际工作中、放到群众工作中,全国上下统一思想,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
作风建设始终在路上。省里领导来乡里,老肖投其所好安排领导钓鱼,鱼不上钩便派人潜水将鱼挂在鱼钩上;领导要吃农家饭,乡长提前便把鱼翅燕窝往农户家里运……看到这里,我不禁对影片讽刺的溜须行径嗤之以鼻。当今社会,仍然存在这种思想,认为把领导接待好了,就能得到资金、项目方面的支持,于是曲意逢迎,大搞溜须跑马,不惜购置名贵食材,超标接待。倘若这种以浪费粮食为代价换取利益的行径成风,我们党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就会大打折扣。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一种旧社会陋习、一种扭曲的政绩观、一种变相的送礼和给好处,认识上存在误区,就会导致纪律意识淡薄、心无敬畏。组织部门在带头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同时,更要从干部管理上再下功夫,把好选人用人廉洁关,加大对干部作风建设的考量,突出作风考核,关注干部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不能只注重实绩而忽视品德,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倡导群众上好节约课。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小村庄,但今天看来依然充满警示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舌尖上的浪费”有所改观,餐饮浪费之风刹住了车。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进一步巩固成果,响应总书记号召,加大各方面宣传和监管工作。各级地方党委(党组)积极健全和完善《机关会议制度》《机关接待制度》《机关费用支出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在制度层面不给浪费行为可乘之机。在全社会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以点带面,特别在中小学食堂增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光盘行动”标语,开展节约评比活动,让好习惯从娃娃抓起。在各机关单位发起节约行动号召,坚持精打细算,科学估算食堂饭量,实行分餐制,集中财力物力为群众办实事。餐饮主管部门督促各餐厅、饭店推行小份菜,鼓励剩菜打包,逐步让群众养成节约的习惯。依靠群众是我党取得一切胜利的力量源泉,发动全人民厉行节俭、杜绝浪费,才能“碗里有粮,心中不慌”。(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委组织部 陈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