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2日赴吉林省考察调研,这是习总书记自2015年来第三次考察东三省,瞄准的也正是老难题与新挑战。此次吉林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就粮食安全问题,城乡区域社区建设以及“十四五”时期产业创新发展展开深入调研。这次吉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谙治国理论要“三抓”。
实事求是“抓民生”。古话说:“仓廪实而天下安。”吉林作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维护粮食安全问题,关于国家发展大局。14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五十年代进行大规模开垦,经营农场,才使得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正因为建成富饶的粮食基地,所以更加凸显了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性。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国家要实事求是“抓民生”,心系粮食安全,情系百姓生活,让14亿老百姓的饭碗都能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脚踏实地“抓基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法宝。通过下到基层到群众中抓落实,深入贴切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才能感知人民,贴近人民,服务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如何做好基层治理,习总书记说:“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基层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此次考察习总书记还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位居“六稳”“六保”之首。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因疫情原因直至现在许多产业还未能复工,大多数学校也没法复学,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门槛也不断提高,稳住、保住就业,这是事关百姓福祉的民生问题。党员同志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脚踏实地的下到基层群众中,为人民群众答疑解难,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
与时俱进“抓创新”。我们即将迎来“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要把国家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改革创新是吉林振兴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经济发展质量为变革,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十四五”时期有更大的作为。万事开头难,开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这个头,事关全局和长远,企业不要因为经济发展面临暂时困难,数据不好看,就放弃高质量发展,要在危急时刻发现新的机会,在变革时刻创造新的机会,着力破解制约企业振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当下中国经济格局也决定着东北走特色经济的重要。此次吉林之行,是对东三省地区发展的重视,也对当下中国各地区的发展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发展是硬道理,落实见真功夫。纵观全球,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关键期,无为懈怠,丧失的是宝贵的发展机会,作风漂浮,注定会一事无成,错失改革良机。因此,要干在实处,敢为人先,走在前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辉煌!(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北城街道实习生 张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