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别因“身份”让责任“生分”

2020-07-29 14:29:24 | 来源: 中廉在线

近日一则“临聘人员以非党员、非正式在编在职干部为由,防汛期间拒绝值班、擅离职守,被予以辞退并作为典型案例通报”的新闻引发了热烈关注。不少网友认为,该人员既然不享受正式编制待遇且政治面貌并非中共党员,拒绝单位的工作安排无可厚非,不应该被通报辞退。该说法咋一听似乎也能解释得通,但是灾难当前,真的就可以因“身份”躲避责任吗?

入夏来,江西、湖北等多个省市地区因强降雨发生洪涝灾害,村镇干部、部队官兵纷纷投入防汛一线,不少地区外出青壮年更是响应号召火速返乡救灾。如果说,“非党、非在职在编干部”身份就可以拿来当做拒绝上防汛一线的“挡箭牌”,那些在防汛战场上不眠不休的村干部、在役官兵以及积极抢险的村民百姓相比而言难道不是成了不折不扣的“傻子”了?“生命高于一切”,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爱护生命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把生命安全永远摆在最高位置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即便是非正式在编干部,危难时刻以“身份”躲避责任,就是对群众安危的漠视和对生命的轻视。

对于群众而言,单位里的每一名干部都是代表着单位形象。干部的言行举止,很容易被放大成为单位的形式作风,进而触发舆情危机。一直以来,干群矛盾始终存在,尽管通过“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转作风、促落实”等做法,将干群关系逐渐拉近,干群矛盾基本“破冰”,但是一旦涉及到“干部”事件仍然容易发酵成为“单位”事故。作为机关企事业单位里的一份子,更应该讲政治、讲大局、重言行,少一分任性多一分责任。

作为机关企事业单位里的一员,必须把群众放在心里。正式干部也好,临时干部也罢,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才能踏踏实实做好手上的工作。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我认为“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心中的天平向人民群众倾斜,从工作中找到认同感,才能有幸福感和收获感。流水线上的机器才只需要完成指定程序,而人不可能因为报酬薪水而精准划分工作责任和职责。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只有在生理、安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追求高层次需求,因此对于单位里的聘用制人员,除了严管也需厚爱。在报酬薪资上适当提高福利待遇,在生活中加强人文关怀,在工作中开放畅通从“编外”到“编内”的上升渠道,打破“身份”桎梏才更能让他们安心担起责任。(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抚市镇人民政府 王文婷)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