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出现许多关于“裸眼视力纳入中考”的文章,比如《教育部:裸眼视力纳入中考评价的指标》《重磅!裸眼视力纳入中考成绩考核,近视学生将大吃亏!》等等,一时间又将“近视对孩子发展的影响”这个话题引入了大众的视野,这些标题乍一看让不明所以的看客以为是教育部出台了新的规定。然而据了解,当前教育部并没有将裸眼视力纳入中考评价指标。
据查证,将裸眼视力纳入中考确实是一些地方官员曾提出来的,但将地方政策变为中央教育部的指标,严重造假。正值暑假期间,是孩子进行视力矫正的高峰阶段,在这个阶段时间点爆发出这样的谣言,除了本身话题的热门度之外,还可以看到一些眼科医疗机构借题发挥,推销自己的产品,从而牟取私利。
青少年近视率近几年来确实是呈上升的趋势,严重阻碍着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很多中小学不佩戴眼镜,反而成为少数,这确实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国家教育部门也在设法遏制这种趋势。将裸眼视力纳入中考评价指标,想法虽好,但实则走的是一步错棋,后续如果试点搞不好,推广至全国面临的阻力和社会问题将会更大。因此,将裸眼视力纳入中考,仍然是一件需要多方调研,统筹考量的大事,毕竟学生的视力情况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先天近视和假性近视的区别。如果忽略近视背后的先天因素和客观因素,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纳入中考指标,显然有失公允,误人子弟。在这个人人都能成为传声筒、发声器的网络时代,我们更应该警惕谣言背后是一些商家为推销产品,借机通过自媒体等渠道造谣、传谣引起的社会恐慌。视力纳入中考,纯粹是本末倒置的举动,课业负担加重才是根源所在,如果只抓表象,不探究深层次的问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光学行业的恶性膨胀,借题发挥诱导青少年进行不规范的视力训练和治疗,影响孩子的一生。
对此,在人人都有渠道在公共空间发生的时代言论,自由的尺度必须更加明确,监管执法必须更加坚决,严厉打击虚假消息,依法惩处不法商家,切实维护好风清气正的舆论氛围。(贵州省镇远县舞阳镇人民政府 杨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