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严格把好政治关、廉洁关、素质能力关,及时把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同时还强调,“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就是强调选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视才干。”孔子在《周易·系辞下》中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因此无论何时,任用人才应把好德才关,以此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有人认为,干部的才比德更重要,只要他有能力,品德差些也无伤大雅。诚然,才是一个干部为民干事的宝剑,是推动发展的关键,是从政之本。但是如果只有工作能力,但德行缺失,必然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如宋朝的秦桧,他字体尚工,擅长书法。陶宗仪在金陵文庙的中栏上曾见过秦桧的书法"玉兔泉"三个字,称其字"颇有可观"。并且曾一度成为一朝之相,可见其才华横溢,能力出众。可是他却因政见不合,就排除异己,打杀同僚。最后落得身败名裂。但如果光有品德而能力不足,同样称不上合格的干部。
如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位宰相名叫卢怀慎,他虽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但在政务上却毫无作为,是个典型的无为官员。平日里,他把事务都推给同殿为相的姚崇,自己则概不问事,除了陪姚崇吃饭。当时人讥笑他为“陪吃宰相”。与此相反,德才兼备的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可以做出流芳千古的事迹。郑板桥在任范县、潍县知县期间,重视农商,体察民情,经常头戴草帽、脚蹬草鞋,不骑马不坐轿,深入民间察访疾苦。任职潍县时,更是顶着违反朝廷律令的压力开仓放粮,缓解严重饥荒,救民于水火,名垂青史。
德和才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是缺一不可的因素。只有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才是我们党培养的核心,只有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才能“造福一方”在新时代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委组织部办公室科员 王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