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典故源自《后汉书.虞祤传》,大意是指立志不贪求容易实现的目标一定能够成功,做事不躲避风险困难一定能够前进。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引用这一典故,在今天,对于激励基层干部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依然具有激励意义。
避难就易、避重就轻,不可能练出具有实战能力的士兵。干部一定要迎难而上,做群众不愿做、不想做的事。我们不能继续“痕迹主义”“责任甩锅”,这些不实的形式主义必须禁止,必须尽最大可能的解决群众的困难,夙夜在公、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上午根本利益,不能畏缩不前、知难而退。
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群众看我们党,首先就看基层干部。如果基层干部在工作上总是捏轻怕重,挑易弃难,会给群众信任度大打折扣,一旦给群众造成信任度缺失,以后在基层的工作就更加难以推进,群众就更加难以相信我们的干部,相信我们的党组织。
长期避难就易,避重就轻也会让基层干部实践锻炼不足,导致大事难担当,对党的性质宗旨理解不深刻,对党的历史和党的基本理论了解不深入,对党的感情不深。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不能在基层实践中接受急、难、险、复杂等任务的磨练,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学真知、悟真谛、“接地气”,便很难成为“每逢大事不糊涂、每临大事有静气”,有能力、能独挡一面的栋梁之才。(贵州省镇远县大地乡人民政府 刘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