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失业返乡农民工吴桂春深情告别东莞图书馆的新闻走红网络。“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在17年的务工生涯里,吴桂春通过阅读培养了健康强大的内心,给了人生最好的心态。之后,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找到了新工作,无需再离开城市。
可以说,吴桂春只是城市的一束“微光”,默默地为城市亮丽发光着。然而,微光再小也是光,城市的闪亮包含着“吴桂春们”的光芒。因此,每座城市都应更加重视这些微弱到可能被人忽略的光,给他们更大空间去绽放光芒。
让“城市微光”绽放光芒,应以服务保障就业。当下,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给社会造成了一些冲击,工厂倒闭、产业凋零,一些外出务工人员面临着较大的失业风险,这些都关乎着很多普通家庭的生计。今年54岁的吴桂春因受疫情影响而失业,当地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知晓后主动帮助其找工作,在详细了解其意向岗位、就业地点、薪资待遇等具体要求后,及时将企业岗位和其就业意愿进行匹配,最终他通过了企业面试,成功入职。这是一个温暖的结局,免费、及时和周到的就业服务让他继续在城市拥有了一块遮风避雨之地,这束“微光”也继续发亮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中就业摆在了首位。因此,城市服务者们都应成为“就业红娘”,及时统计失业待业人员信息,亲自上门将公益岗位、企业招聘信息、公共服务机构联系方式等公共资源服务落实到人,实现“放水养鱼”。同时,因人制宜,帮助失业人员提升职业技能,增强再就业本领。
让“城市微光”绽放光芒,应以关爱温暖心田。再就业的吴先生说:“东莞这座城市留下了我的人,东莞图书馆的书籍留住了我的心……我将继续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我的力量。”有人认为,人走心不走,是一个城市有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吴桂春舍不得的不只是一张图书阅读证,也不只是一座图书馆,而是对这座城市的万般眷恋。劳动者的不舍可能不仅因为城市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更因为包容平等友善的社会环境。宜居的城市能包容在外打拼的外来务工人员,能平等提供法律援助等各种免费优质的公共服务,能友善对待辛勤劳动付出。所以,城市施政者们要想承包劳动者的心动,需过好这“三关”。关注精神需求,通过举办文娱民俗体验式活动,更快更好地推动他们融入当地工作生活;关心实际困难,如合理设立4点半学堂,解决孩子课后去留问题,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关怀实际成长,宣传身边如宿管阿姨考研成功等励志典型,及时肯定争先奋发行为。
让“城市微光”绽放光芒,应以奋斗书写不凡。每一个追光的人,自己也会身披万丈光芒。小学毕业的吴桂春在17年的打工日子里与书为伴,通过孜孜不倦地阅读历史名著提升了精神境界,找到了生活真谛。时代出卷,奋斗答题。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时传祥、袁隆平、钟南山等劳模的示范引领,亦离不开像吴桂春这样的普通建设者的日夜耕耘。风雪雨里中值守的交警,穿梭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农贸市场起早摸黑的小夫妻……这些普通劳动者,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以奋斗书写了生命的“诗与远方”。诚然,再平凡的人通过奋斗也都会有人生的某些高光时刻。新时代,每个奋斗者都应心中有梦。外卖小哥雷海为心中有“诗”,日夜背诗,夺得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成就了自己的诗意人生。每个奋斗者更应勇于追梦,敢于圆梦,坚持感动自己的努力,享受坚持带来进步的喜悦,不断激励自己用努力与城市共成长,而城市繁华之下,每束“微光”也将更加明亮。(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合溪乡王社村 沈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