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善用“钉子”精神 推动乡村发展

2020-06-30 08:28:25 | 来源: 中廉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在新时代的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扎实抓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推动乡村发展再迈上新台阶。

乡村发展不发展,振兴不振兴,要看乡风好不好。近年来,全国多地在改变农村陋习,树文明新风理念工作上,真抓实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天价彩礼、广办各类酒席以及浮华的人情礼金还在一些地方盛行,不赡养父母、不监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不参加公共事业等有悖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社会不良风气,如果不能革除,不仅会成为老百姓巨大的家庭负担,也还会扭曲社会价值观。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乡村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善用“钉子”精神,才能让文明乡风滋养乡村振兴,浇灌出文明之花。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用“钉子”精神转变观念是根本。移风易俗从表面上看来,改变的是个人的行为习惯,但从实质上来说,改变的是个人价值理念。要用“钉子”精神深入研究现今不良乡风还存在的问题原因,再根据原因制定出针对地方特色的政策,同时还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老百姓摒弃陋习……培育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树立新乡风文明理念。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用“钉子”精神约定村规民约是基础。基层民约歌的制定,对推动老百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百姓自治起到积极作用。在制定民约歌时,要发挥“钉子”精神,锲而不舍的去到每一位群众家中,广泛收集老百姓的意见,得到老百姓的广泛认可后,再逐渐将村规民约运用起来,让乡村风气为之一新。

《荀子·劝学》曾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改变乡村不良习俗、去掉陈规陋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而是需要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要用日拱一卒,将“钉子”精神发扬下去,让乡村发展取得良好效果。(陈月 贵州省镇远县羊场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